一,
几年前大学入学的时候,班上所有同学都要在讲台上做一个自我介绍,当时我十分自信,在草稿纸上一一写清楚准备介绍的内容,包括自己的姓名、来历、兴趣等等,还准备了一段舞蹈打算引爆全场气氛。轮到我的时候,我满怀信心地走上台,当看到台下几十双眼睛盯着我,便开始心跳加速,满脸通红,好不容易磕磕绊绊地介绍基本信息,突然脑袋一片空白,全身发抖,准备好的舞蹈也没办法跳,只好灰溜溜地下台了。那是个极度尴尬的场景,深深地刻在我记忆里。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站在台上讲话是一件恐怖的事情,过去作为边缘学生,我从来没有上台过,也不知道会面临这么大的考验。是的,我对公众演讲有恐惧,后来我了解到不少人也有相同的困境。
根据美国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机构在2012年的一份心理调查报告,在美国这样貌似全民外向的国家,仍有74%的人会因为公众演讲而感到焦虑——所以害怕公众演讲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而是一个很普遍的心理现象。
在另一份美国心理研究报告中,对于害怕事物的调查问卷中,害怕公众演讲排在第一位,而害怕死亡才排在第七位。所以有人宁愿选择做下面的事情,也不愿意做公众演讲。
一个人私下与人交谈时往往能谈笑风生,但到了公共场合要当众演讲,就会双腿颤抖,汗流浃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演讲恐惧呢?不都是说话吗?
二,
想要克服恐惧,先搞清楚你恐惧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恐惧什么,你怎么去克服?别人给出的答案无非就是内向、陌生环境、被很多人注视,给出的解决方法也大同小异,提前写稿子、预演、心理暗示、自嘲等等。
但真正克服了演讲恐惧的人有多少呢?懂得这么多道理,却依然有人过不好这一世。不仅是因为行动不足,还因为没有找到真正恐惧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你在潜意识中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完美的公共形象,甚至已经酝酿好了情绪,准备去享受这种脱颖而出的美妙感,就等着赞赏的掌声和关注的目光来将心底的预期变成现实。
生命总是追求与众不同、追求多样性、追求优越性,在生存的竞争中,这些特征有利于延续。生命的贪婪源自基因对资源的无限需求,所以生命会本能地不愿放弃已经占有的资源,无论这东西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心理学上,这就叫“损失厌恶”,损失带来的负效应是获得的正效应的2.5倍。
俗话说:无赏亦无罚。人受两种原始情绪的支配:占有的喜悦和失去的恐惧。有两个员工,你不给A任何奖励惩罚,给B一千元奖励,随后又收回,虽然A和B都是没失没得,但B一定会恨你。所以,先要有赏,赏了以后的罚才最有效果。
老年人为什么都怕死,而年轻人为何动不动就自杀或者慷慨赴死?因为老年人经历的太多,无法割舍,年轻人什么都没经历过,也就没什么牵绊。穿上皮鞋的人不想再光脚,对失去皮鞋的恐惧远大于当时获得皮鞋的喜悦。
你在心里编织的那个公共形象越完美,你就越害怕它会破碎。你越是给某个行为叠加更多意义或利益的预期,反而会更加举步维艰。因为这样一来,你需要面对的就已经不再是现实的困难,而是心中害怕失去的恐惧情绪。人一旦与情绪较劲,便会陷入没完没了的死循环,无论解决多少具体的现实问题,都无法让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稍稍收敛。
这也是很多男生被女生不愿明言的内心诉求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根本原因。
三,
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我们唯一害怕的是害怕本身。当我发现自己有演讲恐惧后,每次演讲前都会担忧恐惧会发作,并且导致演讲无法进行,于是更加恐惧。这种恶性循环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比如,有一些人头一个晚上睡不着,第二个晚上会担心睡不着,而更加睡不着。
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克服演讲恐惧”时,焦点实际在关注“恐惧”本身,而不是“演讲”本身,现实情况是,人类的注意力只能某一时刻关注一个点。当关注恐惧时,便无法关注演讲了。当我们越是关注恐惧,恐惧也会越是被放大。
一个问题如果问错了,就不可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所以问题的重点不是如何克服恐惧,而是如何更好的演讲,焦点不在于恐惧是否被克服,而在于如何更好地演讲。你马上会问:那我实在非常恐惧怎么办?
一只羊遇见一只老虎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逃跑,为什么?因为羊有恐惧的反应,它意识到自己很可能被攻击,甚至没命,这个恐惧叫应激反应。当我们演讲时,对着很多陌生人,我们自我保护的应激反应马上开启,自然会有恐惧的反应,其实是一种正常反应,任何人都会有,只是受关注的程度不同。
面对这个恐惧的反应,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找方法克服恐惧,另一种是不理会自己的恐惧,把焦点集中在演讲的内容上。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越是集中在克服恐惧这件事情上,恐惧会变本加厉。而当把注意力集中在要演讲的内容上,忽视恐惧的感觉,会发现恐惧感会随着演讲的进程慢慢消失。一只羊发现自己在老虎堆里,而老虎又不攻击它的时候,它就不会逃跑了,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所以解决办法重点是要集中注意力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不是恐惧,而是演说的内容。我们只有一个心,一个脑袋,只能在某一时刻做一件事情。圣经记载,当以色列人打仗,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上帝就会提醒他们不要惧怕,要专心仰望上帝,信靠上帝。以色列人一惧怕,丈肯定会打输,但当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大能的上帝时,惧怕被驱散,敌人被打败。
现实中本来是一条平稳而宽敞的大道,你内心臆想出来的那些预期收益不断叠加,将它渐渐的变成一条高空上的钢丝。于是,你才有了走高空钢丝的空间。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去掉附着其上的预期收益,让问题回归本来的样子。
人生如同一盘为其,形成泰山压顶的磅礴之势,绝非靠一招一式,单次行为决定不了大局,完全没必要叠加上过多的预期收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