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导师、缪斯和恶魔

作者: 李泽贤 | 来源:发表于2017-05-05 20:27 被阅读181次

    对于生活的变化,我从没见过比这更有力的表达。一代又一代的给予和索取,互相阅读作品,互相写各自有关的事情,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却自始而终既是开始又是结束。这本书的题目就是《时间》。

    今天这本《导师、缪斯和恶魔》是我“五一”小长假的一个意外收获。那天闲来无事,按网上介绍,去逛一家未去过的书店,发现了此书。我对这家叫“守望者”的书店,印象蛮不错的。店面很小,但装修得简约有格调,书也有品位。(或者说,符合我的口味吧)比较新奇的一点是,这家店还专门为诗歌设了个架子,卖一些诗集和诗歌理论。这年头诗集销量很差的,何况是家面积有限的小书店,寸土寸金,每处空间都极宝贵。我猜,如此陈设肯定和老板自己的偏好有关吧?真心欣赏他的勇气。

    拉回话头儿,这本由美国作家伊丽莎白·本尼迪克特编写的集子,共收录了三十位作家的文章。如题目所写,这些文章以“写作”为核心,讲述了那些“影响作家的人们”或者说“作家和导师的故事”。我对谈写作的书籍,向来感兴趣,觉得聆听作者们的成长故事,能获得许多精神上的共鸣。(其实,也算另一种形式的“心灵鸡汤”)本书,收录的诸多篇章,读来着实有趣,一点都不乏味。

    初读此书,还是有一定“壁垒”的。因为这些作者,都是当代作家,大多数人的作品从未被译介成中文,所以会对他们很陌生。况且,本书提及的,大多数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其中像:苏珊·桑塔格、托马斯·品钦、唐纳德·巴塞尔姆等,我都闻所未闻。如果说是“垮掉一代”作家,我还能磕磕绊绊的讲出几个,但这些作者,对我来说就是纯粹的新名字了。不过这样也好,拓展眼界。有机会找来他们的作品读读,就能从一面之缘,变成朋友了。

    通过阅读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引导作家们步入写作道路的“诱因”,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一些作者因为自己的父母是“作家”,所以自然而然走上写作这条路,算是家传。另一些作者则通过大学选修的“写作课”,发掘了自己真正的兴趣,从而做起这一行。也有的人是在朋友的建议下(甚至有时是别人不经意的一句玩笑),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部小说。虽说,写作是个阅读量和表达欲相互碰撞的产物,有时还需要“灵感”当催化剂。但作者们决定动笔的原因,还真是各不相同。

    谈及本书的核心问题“导师”,作家们给出的答案,也相当个人化。一位叫乔伊斯·欧茨的作家坚称,终生不识字的祖母,是她写作上的“导师”。因为小时候,外祖母坚持每年圣诞送书给她,在发现欧茨的写作天赋后,还斥重金给她购置了一台打字机做生日礼。另一位卡罗琳·西伊说,她的“导师”,是写了七十三部色情小说的父亲。她在写作上得到的最初指导,都来自父亲的教诲。

    当然,我刚刚谈及的,是本书最具趣味性的两个例子。其中,影响诸位作者最多的,还是他们在大学中遇到的老师,和他们年少时阅读过的书籍。这些文章写的很动情,故事讲得真实而精彩,足可见作家们对自己“导师”的崇敬与感激。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谢里尔·斯特雷德的故事,讲述了年轻时和爱丽丝·门罗通信,给自己带来的激励。多年后,当她有机会和门罗见面时,却没有激动万分的和偶像谈起这些,只是淡然一笑,把自己的心路历程敛藏进回忆。这篇文章写得真挚,简直媲美小说,读来很享受。

    另外,集中阅读三十位不同作者的文章,我们也能很好体会到写作风格的差别。一位年轻作者莫德·凯西的文章,显然比她父亲约翰·凯西要俏皮许多,相比较下,我更喜欢她的风格。(父女二人都是作家,文章一同收录于本书)。另一位荷兰作者的文章里,则透出“西欧大陆人”独有的风流劲儿。文笔最有趣的,是位叫朱莉娅·格拉斯的作家。她的笔触冒冒失失,内心戏特别丰富,面对事情还有些感性。这个性格真的好可爱,如果是同龄人,我还真想和她认识一下。(虽然,心里明白不可能同龄)

    总而言之,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作家们的“成长史”。作家是怎样产生的?又因何产生?它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涉及一些,写作心得,和创作技巧,也是难得的“干货”。

    我个人目前离“作家”这个词,还极其遥远。甚至“作者”这个称呼,放在我身上,都很勉强。坦白说,有时候,我挺羡慕国外的那种环境。从写作技艺的传授,到人们对文学的态度,和当下中国社会有太多不同。两年前,我写下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时,一度认为,灵感才是写作的源泉。当然,时至今日,我依然相信“缪斯”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但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积累,我越发感受到写作技巧的重要性。小到一字一词的使用,大到整篇文章的架构,都是种“可言传,可意会”,但需要大量时间和经验去打磨的技艺。除多读,多写之外。这条道路没有其他捷径走。

    关于对写作的深情,我讲过太多次,再说难免矫情,索性就不过度去谈了。最后,我想说的是:希望每位像我一样,无人教导,孤独摸索,在格格不入环境中苦苦挣扎的“写作者”,都能早日走出稚嫩,找到都属于自己的风格。

    记住哦,写作不是可以永远等待的谜,我们要抓紧时间。

    获取授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导师、缪斯和恶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ms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