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驾照这事儿,很久以前没想过考,因为老王我俩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组,时间高度同步,觉得我再考个证也没啥必要啊,关键还得另花一笔钱,费一遍事。我们的日子刚起步,能节约点就节约点。
那是2007年的正月末,有个亲戚过来,我要去车站接人。让老王开车,老王竟然倒槽了,极其挑衅地说:“有能耐自己开!”我强忍着情绪,最终他还是跟我一块儿去车站了。
第二天,我揣着钱就去学校隔壁的驾校报名了,清晰地记得报名费是1200元,我那时候月工资还不到1000块呢。所有的考试都得去市里,包括体检,这些费用得自己另算。
我们旗(县)到市里有180公里,那时候还没有高速路,就是省道,路况极差,坐在大班车上颠地七荤八素,下车后跟着大伙儿去体检。有一个小伙伴儿身高不够,鞋里垫了厚厚的垫子还不够,后来据说贿赂了量身高的人,总算合格(她后来练车的时候靠背垫上厚厚的垫子,几乎是半站着才能够到脚下那三个板板)。
接着又坐大班车颠回来,然后就学科一。
那本小册子我很快就背下来了,自己在家里电脑上模拟考试基本都是满分,连六岁的儿子天天看我答题,他一上手都能答九十多分。
约好去市里考科一,一路颠过去,先到的交通技校,那里是驾校的一个点儿。学员们先在那里试考一次,合格才让上正式考场,不合格不让去考,好像是“通过率”跟驾校的利益挂钩。我轻松试考满分,正式考试时却掉了链子,考了99分,不清楚是哪个题答错了。
回来之后就开始练“科二”,移库。那个时候练的还是皮卡车,驾校的两辆车都是“长城皮卡”,方向盘死沉死沉的。车后箱板上贴有红色标记,驾驶室后窗玻璃上也有。
最开始教我的教练是一汉族中年大叔,姓霍,学员们叫他“老霍”。他从上车前顺时针绕车一周检查车况,到进入驾驶室先调座椅,再系安全带,调后视镜,按喇叭,晃动档把,踩离合,打火,查看车外情况,再踩离合,挂一档,撂手刹,轻踩油门同时慢松离合,走着……
练了两天向前行进,直行、拐弯儿。又练了两天倒车。
可以练移库了,这霍教练是一种模糊式教法。通常他在车下面喊“倒倒倒!打打打!回轮!停!”然后我在车上手忙脚乱,按照自己的理解很奇妙地就正正当当入库了。哈哈,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压线或者撞杆儿,正当入库纯属偶然。
这么着四十多天过去了,我竟然根据自己的经验能够轻松入库移库了。新来的学员向我讨秘籍,我毫无保留奉上,还特别管用,我俨然成了霍教练的助教。“老霍”说“嗯,宋老师可以去考科二了!”
约好某天考科二,一路颠簸到市里,考场设在市郊的车管所。考之前在家里已经跟车管所的一个熟人打了招呼,告诉我,到车管所先去找她。老霍说,“你用不着找人,稳过!”
轮到我了,我上了考试车辆,按照考试流程,根据以往的经验,前进、停车、倒车、入库、移库……
掉考!
下了考场,老霍说,“没想到啊!你这车是练过火了,唉~”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