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 何 曹 参
萧何(?一前193),沛县丰邑(今江苏沛县东)人,汉初名相。
公元前二O九年(秦二世元年 )七月,陈胜在大泽乡起名相。义。九月,曾任沛县主吏和泗水郡卒史的萧何,和曹参、樊啥等一起,协助刘邦在沛县起兵,响应陈胜。刘邦被推为沛公,萧何“为丞督事”。经过两年多转战,刘邦的军队占领了秦都咸阳,不少将领争先恐后地抢夺秦统治者聚敛的金帛财物,萧何却到丞相、御史两府,收取秦朝政府的律令图籍,从而掌握了全国的山川形势、郡县户口、风俗民情。这对后来刘邦进行统一战争和建设政权起了很大作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29094/d16ecf871a2983d5.png)
不久,项羽率兵入秦。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并把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以籍制刘邦。刘邦十分愤怒,准备孤注一掷。在这成败的紧要关头,萧何力劝 刘邦暂时隐忍,先在巴蜀、汉中争取民心,积聚力量,然后平定三秦,与楚争夺天下。刘邦接受了这-战略方针,任命萧何为丞相。
在刘邦前往南郑的途中,关东将士不愿远赴巴蜀,纷纷逃亡。曾受到萧何推荐但未得到重用的治票都尉 韩信也离去。萧何急忙追赶,经过两天奔波,终于追回韩信,并把他再次推荐给刘邦。萧何对刘邦说,韩信是举世无双的国士,你如果满足子长期称王汉中,可以不用他,若想争夺天下,非重用韩信不可。刘邦遂破格拜韩信为大将。
楚汉战争期间,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总理后方政务。他“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官室、县邑”,以标阳(今陕西临潼北)为中心,把关中建设成巩固的根据地,并以大量人力物力支援前方,多次使刘邦转危为安。公元前二O五年四月,楚汉双方在彭城东面睢水附近激战,汉军大败,十几万士兵阵亡。刘邦仅带数十骑突圈遁逃,他的父亲、妻子均被楚军俘获。汉的同盟者见刘邦失利,都纷纷背弃他。五月,刘邦辗转西行至荣阳。此时,除韩信带领军队前来会合外,全靠萧何及时将关中丁壮 以 及“老 弱 未傅者”送来补充兵员,才使刘邦摆脱困境,重振军威。公元前二O二年,刘邦终于最后消灭了强大改手项羽。为此,刘邦称赞萧何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的“人杰”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29094/0c9204f2cabe0586.png)
公元前二O一年,即刘邦正式称帝后的第二年,萧何被封为郧侯,食邑八千户,位列功臣第一,并获得“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特殊礼遏,公元前一九八年(一说公元前一九六年》,又由丞相尊称相国,位冠群臣。
西汉王朝建立后,萧何将主要精力用于修订法令制度等重大的政务上,他“拥摇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对于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起了重大作用。
萧何还积极参与了刘邦铲除异己势力的斗争。公元前二O一年,刘邦计擒韩信,贬韩信为淮阴侯,把他软禁于长安。韩信向代相陈稀吐露了内心的怨望。公元前一九七年,陈稀叛汉自立为代王,刘邦率军亲征。公元前一九六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皇后昌雉和萧何共谋,假称陈稀已死,退骗韩信到长乐宫祝贺,便将他逮捕处死。因此,后人说,在韩信问题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尽管萧何对刘邦忠心耿耿,但仍不免遭到刘邦的猜疑。楚汉战争时,萧何就把宗族中儿十个子弟送到刘邦军中,以取得刘邦对自己的信任。刘邦称帝后,猜疑心愈益严重,当得知韩信已死的消息后,立即给萧何加封五千户,还派都尉带五百士卒为萧何守卫,表面是恩宠,实际是监视。萧何听从召平的意见,辞谢了封赏,还献出私财资助军用。以后刘邦远征英布时,经常打听萧何的作为,萧何就故意多买田地,放高利贷,以示自已浅薄,没有政治上的野心。但刘邦还是借他为民请耕上林苑田一事,诬指他收受商人贿赂,将他拘捕,交延尉审理。后经王卫尉劝解,萧何才得到救免。刘邦死后,萧何继续以相国身份辅佐惠帝刘盈。公元前一九三年( 汉惠帝二年),萧何病故,谥为文终侯。临终之前,他推荐曹参继任相国。
曹参(?一前190)字敬伯,沛县(今江苏沛县东)人。秦时任沛县狱缘,后协助刘邦起义。楚汉战争中,他战功最多。西汉建立后被封为平阳候。任齐示相九年。曹参接萧何为相国后,“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之约束”,历史上称为“萧规曹随”。
萧何、曹参理政的指导思想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正如当时流传的《划一》歌所说:“萧何为法,讲若划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一。”公元前一九O年,曹参病死,谥为懿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