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是汉字“丢弃”的“棄(弃)”的甲骨文,说真的,看到这个最初的“弃”字的时候,我的眼神呆住,我的心在滴血:一个孩子居然被扔出筐子了!为什会如此血腥与残忍?!在数千年前,祖先们作为父母如此残忍吗?
赶紧带着心中的团团疑问阅读《给孩子的汉字故事》
中国最古老的传世文献之一《诗经·大雅·生民》记载了传说中的周人先祖“棄(弃)”的身世和成长过程:
“棄”是一名生下来就被母亲遗弃的“弃儿”,故而得名,“棄”长大后因为善于“科学种田”,成为尧舜时期的“农业部长”,指导并传授农业技术给天下百姓,被后人视作“农神”,尊称为“后稷”。
后稷出生后被遗弃,正与古文字“棄”字造字意图不谋而合。
汉字“棄”从“手”从“其”从“子”(倒置),像“双手持簸箕把婴孩扔掉”之形。
为什么要用“遗弃孩子”这种令人发指的事物造字呢?这是因为,汉字造字取像会意于事物的“常态”和“典型态”:上古时代,一旦气候、环境突变导致食物短缺,生存压力加大,如果成人都难以生存,“弃婴”“遗老”就会经常发生。
在那个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活下去就是最大的梦醒和希望。作为父母,“弃婴”是多么痛苦折磨和无限煎熬的事情,记录下苦难也是一种最最深沉的纪念……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从每一个小小的汉字中,分解出一部部文化史和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