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乘夕凉
——周记(5.14—5.20)之12
这一周关键词是“热”。气温就像一些人无来由的无名怒火高烧万丈,教室里犹如蒸炉,一站上讲台,还没有说几句话,就大汗淋漓。虽说是标准化教室,不必说吊扇了,更不必说空调了,就连老师的两侧也没有壁扇!不知道设计者是不是曾经被老师伤害过,竟然在五六十人的教室里只安装了四部吊扇。它们已经服役好多年,咿咿呀呀的,最大的档位,也只吹出微弱的热风。
有两类人是希望天气晴热的,一是学校食堂和商店,他们的冷饮和矿泉水越热越畅销;一是教学楼的物业管理员,他们可以捡到更多的矿泉水瓶(这是她们微薄的工资之外一项重要的收入)。学生的周记大多写入夏的苦闷,甚至盼望着秋天的到来。学生家长想给教室里安装空调,在地方网站上发帖了,给领导发短信,可是校领导以安全为由浇灭了他们的激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呵呵,老天真的开恩,在周五下了一场雨,气温下降了不少,进入教室也不是那么胆颤心惊的了。一切的构想随之暂歇。
这一周文理科的教学内容还是不一样,直到周末基本扯平了。但由E楼的四楼到F楼的四楼,还是让人气喘吁吁。特别是424班文弱的女课代表来我办公室领试卷和作业本。
课前的“历史上的今天”继续在三个班介绍。这一周依次说了以下内容:潘振声(2009年5月14日病逝);国际家庭日(1994年起每年的5月15日);汪曾祺(1997年5月16日去世),张自忠(1940年5月16日牺牲);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2006年起每年的5月17日);国际博物馆日(1977年起每年的5月18日)。
这一周晚自习的学生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继续进行,他们分别推介了这些书:《世界上另一个我》(疏梁)、《森林报(冬)》(许悦)、《羊皮卷》(姚成豪)、《我亲爱的甜橙树》(汪涛)、《思想者》(钱远航);《简·爱》(刘立希)、《巴黎圣母院》(周瑾涛)、《大国崛起》(江宇扬)、《消失的地平线》(黄彬彬)、《霍乱时期的爱情》(王子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黄彬彬,他在复述故事情节的时候还有板书,与同学们互动。
坚持走路,小米运动周报显示:健康指数90,只有5天步数达标(有两天和首届学生在一起聚会,耽误了健走,连续80天运动达标中断),总共走了七万多步。日均睡眠时间接近六个半小时(不含午休时间),与同龄男性相比仍然“需改善”。在QQ运动京港拉力赛朋友圈排名排在第5名(有两人已经完成了),与上一名相差17万多步(环比已经缩短了4万)。继续加油!目前我已经过了“黄贤海上长城森林公园”站,争取本周到下一站“前童古镇”。
读完了淳子的《民国风雅》。并在文科班选读了《焚心煮骨的日子》。只是文中引用巴金的《小狗包弟》的内容,110页错把“包弟”写成了“胞弟”,让人心惊肉跳的。
周二(5月15日)中午学校第一党支部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表彰学校优秀党员,我也忝列其中(比例过大——优秀党员占比30%)。我被安排发言,针对个人实际,脱口谈了三个关键词“感谢”“反思”“建议”。在后来的报道里只有这样的一句话,“汪宝同志发言时特别指出评优秀党员应该有更具体更细致的评价标准”。当天我在朋友圈里发了荣誉证书的照片,许多好友点赞并评论,在此再次一并谢谢。深知与合格党员的差距都很远,谈何优秀!
周五上午第四节课听了王建国老师的一节课,赏析李清照的《声声慢》。分组讨论,不断提问,书声琅琅,气氛活跃,板书明晰,作业适度。没有用多媒体,课堂上也收效良好。学习了!
周六一大早和爱人回家。在石矶头街道买了几条鱼和斤半四季豆。回家后爱人胣鱼、洗衣,我换门锁、清除房前屋后的杂草小树;接着在菜园里割韭菜,拔草,扯蚕豆;之后烧午饭。父亲拔回来一腰蓝马铃薯。午饭陪父亲喝酒。下午他和几个老长辈商议八世祖迁坟的事(因为祖坟位于待建的桥港工业园区内)。我也为之捐款200元。我和爱人在院子里扯上一次收回来的枯豌豆。来回都走G347公路。道路正在绿化。
周日是520,网上有许多表白的图片和段子。我在家修改第十三届中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安徽赛区高中组一等奖获得者胡一凡的访谈录,编写校文学社的资料,为了完成《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编辑的约稿。中午去岳父母吃饭(爱人先去),也陪岳父喝了一杯酒。午休后阵雨,去大街看洗脸盆架子,觉得贵而不好。回家在网上邮购了一个。
天下的大事我很关注,但不在这里聊。个人的事情到此为止。下周继续。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