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作者: 宜昌王广宜 | 来源:发表于2019-11-04 21:44 被阅读0次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

    时间真快呀!一转眼又到周一了。上周一(19.10.28.)晚上,电影频道的“艺术影院”栏目播出了根据多年陪跑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畅销书作家村上春树最著名的小说《挪威的森林》改编的同名电影。与我心目中的形象相比,直子、玲子、初美基本吻合,渡边年龄偏小了点,而灵魂人物绿子性格中最逗人爱的活泼、开朗、俏皮则稍嫌欠缺。

        被誉为“新的青春小说的先驱”的《挪威的森林》,以1967年为背景,唱出了一曲抒情、优美而又真挚、坦率的爱情悲歌,塑造了日本六十年代社会中青年人的心灵群像,把日本文学中原有特质的美与现代生活的纷繁复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最为动人的青春幽思,达到了青春纯情小说难以企及的高度。

        《挪威的森林》,与北欧国家挪威无关,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风靡全球乐坛的英国甲壳虫爵士乐队(又名“披头士乐队”)创作的一首带有青春感伤情调的歌曲名称。生的活力与争的无奈,成为贯穿作品始终的主旋律。“村上迷”之所以能涵盖各个年龄层,其最大的奥妙恐怕是因为它把读者(观众)带进了那个尚可偶闻牧歌余韵的六十年代,唤醒了读者(观众)心灵深处那部分久睡未醒的憧憬,那便是男儿杂糅着田园情结的永恒的青春之梦。“森林”中固然悲凉,却也洒脱无羁。

        影片中,渡边与绿子、直子的故事两条线平行推进(这也是村上春树作品常用的手法),一动一静。青草绿树,飞雪雨滴,老式电话,静谧的森林,唯美的逆光,舒缓的节奏……几乎是文艺片的标配,也符合《挪》书的意境。我一瞬间甚至有点恍惚,不禁想起了岩井俊二的《情书》。

        我之所以对村上春树,对《挪威的森林》等一系列村上作品情有独钟,是因为一段很深的情缘。

        1992年4月,我参加《三峡晚报》“湘西文学笔会”。笔会一行男女十几人,来自全市各单位,是报社的骨干作者,由张勇副总编、贺少雄副总编带队,计划赴湖南索溪峪进行为期一周的文学创作(我创作并在晚报发表的作品是报告文学《一片冰心在玉壶》,途中,还与车站一帮骗子发生过惊心动魄的冲突,上演了经典的好莱坞惊险片“最后一分钟营救”。限于篇幅,我将择时另文记叙)。绿皮火车上,我向邻座——宜昌棉纺织厂党委宣传部部长孙其林兄借阅他刚刚购买的《挪威的森林》。一口气看完后便被深深吸引,爱不释手。笔会结束后,我遍寻宜昌各大书店而不得。情急之下,我十分冲动的向《挪》书的中译者——暨南大学(校址在广州)日语系的林少华副教授寄去一封信和书款,希望代我购书。没想到,林少华先生非常热情,不仅把他仅存的两本样书中的一本赠送给我,而且还亲笔回信,更将书款退回给我,认为“文人之间,大可不必如此的”。从1990.6.30.——1993.1.6.我和林少华先生鸿雁传书,谈书论道,说人物,谈心得,我当时写了些什么,因没有保存底稿,已经记忆模糊了。目前我保存着林少华先生回复的5封信和一张夹在赠书中的便签。以后,少华先生每翻译一部村上春树的新作,如《青春的舞步》、《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等,都会题签大名挂号寄我,还有他研究村上作品的评论文章,也复印给我。并且对我多有鼓励,例如在1990.6.2.的第一封回信中,少华先生写到:“……此书(即《挪威的森林》)正式发行后,或许畅销之故,广州市面亦未见其踪影,班上学生多方搜寻,终无所获。而我手头样书,现仅存两册,时有索书信来,实难从命。但先生是中文本科出身,且为创作参考之用,其志可嘉,其情感人,思考再三,决定将其中一册挂号寄上,也算交个朋友。有关书评文章,亦在其中,请查收。至于钱款,如数退回,文人之间,大可不必如此的。”

        在1990.6.24.的第二封回信中,少华先生写到:“六月十三日大扎奉悉,文采斐然,热情洋溢,对我也是很好的启发和鼓励。作为一个作者或译者,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手稿得以出版并在出版后得到知音读者,谢谢!”

        再后来,随着交流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放松,少华先生还把夫人赴京进修(想必也是教师)、在家忙得“焦头烂额”、学校集资建房、“手忙脚乱”的装修等生活琐事、趣事也一一告知,还叮嘱我注意身体,两次邀请我“家中做客”:“炎夏时节,望多注意身体。他日南下,请光临寒舍作客。”(1990.6.30.回信)“下次南下,务请光临。其实朋友之间是无需客套的。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永远是一句令人怀念的至理名言。”

        那时少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在我与少华先生通信期间,我有一次赴广州、深圳出差的机会本可以挤出一天或半天时间去登门拜访的,可那时年青,脸皮较薄,自觉尚无建树,踌躇再三,终无勇气登门。再后来,娶妻、生子,工作、生活忙得团团转,很难静下心来研究学问,与少华先生的通信也就中断了。

        当然,我一直在关注村上春树的新作消息,只要有新作出版,我就当即买下,虽然有些译本并非“林译”。但我比较过,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行文风格,还是“林译”即林少华先生的译本最有神韵,味道最醇。

        与我通信时的少华先生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黑是白?贵庚几何?我一概不知。不过从少华先生儒雅的谈吐、豁达的性格、娟秀的字迹进行粗略判断,毫无疑问,少华先生肯定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谦谦君子,学界翘楚!

        从少华先生当时发表文章末尾的编者按中得知,少华先生是“暨南大学日语副教授”,现在,近30年过去了,少华先生早已是一位翻译、研究村上春树作品的公认权威,晋升教授、博导当然不在话下!

        真怀念那些心无旁骛的孜孜以求、灯下开卷、雪夜读书的纯净日子啊!

        真怀念那些攀登途中喜遇知音、研墨展笺、鸿雁传书的美好岁月呀!

        远在羊城的少华先生,您还好吗?还记得我吗?

        (宜昌王广宜遥拜

                      2019.11.4.周一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挪威的森林》,远去的牧歌——兼记一段尘封的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rj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