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各位亲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
很多家长,把孩子比喻成“吞金兽”、“碎钞机”,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看了本篇案例,你会有更深的感触。
“每年假期,就是孩子的天堂,父母钱包的坟场”,一位网友在她更文中的这样感叹。
这位网友是天津的。
暑假即将结束,她钱包告急——在短短一个暑假期间,她家的娃,就花了48000元。
该网友盘点了娃一个暑假干掉48000的大额花销项目(吃大餐、买衣服等消费,忽略不计):
1.暑期托管班:24000元。
所谓托管班就是老师看着孩子写作业,不懂的,可以问老师,然后,管三顿饭。
2.旅游:20000元。
只去了两个城市,平均一个城市消费10000元。
(住宿、机票等花销:住宿费一般都是三年疫情前的三倍价钱,机票折扣小,等等)
3.兴趣班:4000元。
这位姐妹儿说,孩子有一项坚持了很多年的考级课,是必须安排的内容。
看着网友一边肉疼一边盘点着自己娃一个暑假的“消费”,笔者不禁感叹:
如果我家宝贝女儿现在还是学生娃,按照这位网友这种消费标准,我只能无奈地哀叹:
养不起!
想聊聊笔者对很多家长类似做法的看法。
旅游、参加兴趣班学习:
我的女儿小时候也学钢琴,也是需要考级的。但是,因为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我才给她安排上这个项目,学的比较晚。
所以,没有坚持完钢琴十级的考证,只是作为孩子的一种业余兴趣爱好培养。
因为,女儿在初三时,学习任务紧,她如果继续学琴,每天练琴和学琴就得3个小时左右,实在没有时间学习文化课,所以,征求女儿意见,让她自己决定是否继续考级?
女儿自己忍痛割爱,放弃了继续学习。
这位网友的孩子报的,估计也是类似的艺术类兴趣学习班吧。
至于该网友所列的第一项大额开销——“暑假托管班”,24000,只是老师看着写作业、供三顿饭,就花这么多银子。
如果是我,不仅肉疼,不会舍得(也花不起)这个钱去让人看着孩子写作业。
小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让孩子形成自觉自愿的良好习惯。
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的兴趣,更是要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
有那24000元心疼肝疼地拱手给别人,为什么不尝试用这笔资金“奖励”孩子呢?
比如,每天按照制定的学习计划完成暑假作业和一定的家务活,奖励多少钱,都给孩子用T名字专门的银行卡账户存上。
家长每天检查孩子暑假每日计划完成情况,保质保量完成的,每天下班回来,家长可以“奖励”孩子玩玩手机,或看半个小时电视,等等,类似的激励方法很多。
这样做,既可以使那些碎银子,“肥水不流外人田”,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财商。
未来社会,学习力比学历重要,财商和情商同等重要。
一个不会学习、没有良好行为习惯、财商和情商都缺乏的孩子,未来的人生,会布满荆棘与坎坷的。
养孩子,就跟养个小宠物一样,就是费银子的事,但是,得尽到“教育”(训练)之责,而不是把T花钱推给别人去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对此,您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