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作为伍绮诗的处女作,给我的阅读感受并不是很好。可能是早先读过她的新书《小小小小的火》的缘故,感觉两本小说的情节构想、人物设计和想要传达的一些东西很有相似之处。
但是读完之后依旧有些东西念念回响,大概是胜在她在选材上抓住了人心中的一部分空洞吧。这样的空洞,是一部小说无法填满的,所以第二部读上来,依旧有着足以鸣响的回音。
就如小说的封面上赤裸裸印着的一句话所描述的——“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一个关于一生的课题,所以我们无法一次性参透、一次性领悟,更无法一次性做到完满。
因此,我把它称为二次小说的鞭策作用。人生嘛,总会有迷迷糊糊走偏的一阵,适时地转回来,我也想告诉人和被告知这种安慰的存在。
小说《无声告白》以少女莉迪亚的离奇死亡为主线,围绕解开莉迪亚死亡的真相展开回溯和故事发展,将莉迪亚一家的处境和家庭里每位成员的所思所想进行了解剖,对于莉迪亚的死,没有人可以逃脱责任,但又没有人可以被指责。
我觉得有句话形容得很贴切,“这是一个关于爱和失去的故事”,我想,这两个词也适用于很多的家庭。
就像“心照不宣”这个词,用在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中其实挺可悲的,但我觉得它一直存在,无论它的存在是因为爱,还是因为失去。它存在,它让人心有芥蒂,它让我们意识到在紧密的家庭关系中,人的个体性依旧强烈。
每个人身上都有漏着风的洞。因为不同的欲望、不同的诉求、不同的信仰,我们永远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统一。
就像莉迪亚的父亲,作为一个中国移民生活在外国,他的童年在一个周遭环境都不同于他的氛围里生长,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合群,是被巧妙融合,是不被关注,他渴望普通。
而莉迪亚的母亲,因为年轻时听从了她的母亲的期待,她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成为了母亲希望她成为的样子。然而在她的后半生,她一直处于后悔中,她试图反抗,在令她困惑的婚姻关系中离家出走,却又因为再一次怀孕而被迫妥协回归家庭。
“她想起自己的母亲,她母亲想让她过怎样的生活,她母亲为她设计的人生轨迹:丈夫、孩子、房子。她现在仅有的工作就是管理这三样东西。这就是母亲对她的所有期望,她现在已经实现了,即便如此,她还是没有心情庆祝圣诞节。”
在父母的双重夹击下,莉迪亚作为三个孩子中最受宠的孩子,面临着无形的压力。父亲让他合群,他对她的希望永远是要交朋友呀,要和你的同学一样呀。而母亲则把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愿望加注在了她的身上,每年的圣诞礼物,母亲送的都只是母亲想看并且想让她看的书。
久而久之,莉迪亚忘记了她是谁、她想要什么。她的父亲忘记了她是莉迪亚,只把她当做他的女儿。她的母亲忘记了她是莉迪亚,只把她当做她的女儿。
莉迪亚是谁,莉迪亚想要什么,莉迪亚是否开心?
莉迪亚没有朋友,但她要装出和很多同学处成好朋友的样子。莉迪亚不喜欢做医生,也不喜欢母亲送的书,但莉迪亚装作为了成为一个医生努力的样子,只要母亲不再离家出走。
莉迪亚一直是爸爸妈妈的莉迪亚。整个家里,好像只有哥哥内斯知道莉迪亚真正的样子,可是哥哥要离开了,他迫不及待要离开家去他的大学。
莉迪亚也想离开,可是小小的她没有办法做到。
不,她找到了一个办法。于是在一个夜晚,她独自跑去一艘船上,划到湖中心,走进了湖里。她觉得解脱,因为她再也不用装成爸爸妈妈的迪莉娅活着了,那真累。
“一切都不晚。她要把项链和书都还给父亲,她再也不会把只有拨号音的听筒扣在耳朵上,她再也不会假装成另一个人了。从现在开始,她要做她想做的事情。双脚悬空的迪莉娅——她一直都被别人的梦想深深吸引——突然发现了宇宙中华丽闪耀的各种可能性,她决心改变一切。她要对杰克说对不起,告诉他,她永远不会讲出他的秘密。既然他能如此勇敢,清楚地明白自己是谁、想要什么,那么,也许她也能。她会告诉他,她理解他。”
杰克算是莉迪亚唯一的朋友,是一个风评不太好的男孩。他喜欢莉迪亚的哥哥内斯,却被内斯以为他玩弄自己的妹妹而厌恶着。
是杰克跟迪莉娅这样说,“喜欢男生又怎样,我至少知道我是谁,我要的是什么!”
莉迪亚自杀之后,整个家庭都陷入了阴影。每个人都在回忆那个晚上,那个莉迪亚丢失的晚上,那个该死的他们懊恼着遗漏了什么的晚上。
然而一切都回不去了,死去的的莉迪亚不会再出现。他们唯一可以吸取的教训,就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加珍惜地不再盲目地对待其他家人。
而对于莉迪亚的结局,注定成为印刻在每个人心口的疤。勇敢的莉迪亚用她的死宣告了她的梦。在她的梦里,她醒来之后一定会是一个属于她自己的莉迪亚。
莉迪亚是谁,莉迪亚想要什么,莉迪亚是否开心?
这一切都不再需要向别人寻求答案,更不用依靠别人得到证明。
因为她就是莉迪亚,她才是莉迪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