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大法:当时当地,因地制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在台湾这句俗谚只有一半正确。台湾夏日炎热,吃姜温里暖胃,适合多湿且冷气、冻饮横行的风土。但「冬吃萝卜」这一半,是指大陆型北方干冷的气候与生活型态,大家在室内炕上生活、吹暖气、吃火锅、烧烤,稍不小心易燥热上火,胃中烦热,所以吃些白萝卜中和,但未必适合台湾,不能全盘照用。
中医的食疗除了依体质辨证,也会参考病人所处的气候、地域之不同,给予不同的建议。中国各民族的饮食风味不同,所谓「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更是与生理和环境要求分不开。四季饮食宜忌,早在2千多年前成书的《周礼.天官》中就作了具体的说明,如夏季多汗,应多吃羹汤类饮食;冬季多寒,应适当用些辛辣的饮食。
所以,当季、本土是我拣选食材的重要标准。当季的食物,符合天时,为人体所需,且因盛产,药害较少。本土,则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必有其地理、物候之因素。作为消费大众,我们应具自主意识,自行决定要吃什么、怎么吃?比如,带入「食物里程」的观念,具体执行节能减碳,那么国外食物即使再鲜美,也不应消费。何况,非时不食,即使科技再进步,也不能违逆自然。所以,我鼓励大家买菜时要特别支持使用自然、有机农法的在地小农、购买最新鲜的在地食材。
南方多湿,以米食为主
南方人应该以米食为主,不宜多食面制品、奶制品,尤其是成人体气不足者,以免助湿生痰。一位老病人,因面包机流行,近来开始自制面包,每天早餐都让孩子吃面包,面团中加了优格、里面还包了奶酪。后来发现孩子胃口不佳,3天未排便,喝水量骤增,口中有酸气,舌苔偏白,还有一处小圆光滑无舌苔。
我说这孩子是寒湿重了,面包别吃,要吃米饭。麦类湿重,是大陆型干燥气候区域的食物,含水度较高;南地多湿,宜食米粮。虽然这孩子生性敏感,生冷食自己会避开,却也禁不起家长如此长期不当喂食。早餐喝稠粥是很好的,当然对某些劳力工作者,可能不够饱实,应直接吃饭。
自制面包,不如改做包子馒头,无不良添加,而且蒸食是很健康的烹调方式。人是杂食动物,偶尔换换花样也是好的,但不要天天吃。很多病人反馈,面食在不对的时间环境,例如梅雨季,吃太多,会全身无力懒洋洋,或昏昏沈沈,停吃后,脚气问题立刻改善。又坊间盛传黑麦汁很营养,对哺乳妈妈分泌乳汁很有助益,不过我的患者喝了不是奶量大减,就是反胃想吐,可见其寒。
另一位朋友,某夜睡前吃了常温优格近2000c.c.,吃完立刻觉得不适,赶紧再吃备用丸药。一小时后,接连水泻濡便20余次,镇夜未眠。她喜食优格,因为吃了排便较顺畅,屁多且臭。
我说,拉得好,不然怎知寒气的份量?能拉还算有救,那拉不出来的,就一点一滴地把寒气压缩在里,日后不知转成啥怪症?吃优格排便顺畅,跟吃水果、泻药同理,寒凉致泻;屁多且臭,表示尚有体力,是寒气在释放。
多吃水果,不免湿热淹缠为患
台湾盛产水果,近年生产技术升级,品类更见繁多,所产水果甜润多汁,很多人爱吃。但宝岛气候湿热,四面环海,台北盆地尤其闷湿,多数人又久居冷房,酷爱冻饮,四体不勤,多吃水果徒生寒湿,久之不免湿热淹缠为患。
老弱患病本就阳气虚微,那堪水果寒湿痰浊相逼?多年临床经验证实,诸如上呼吸道疾患、皮肤过敏、便秘、妇科问题等,只要不吃水果都能有显著改善,我之所以提出不吃水果,是用来矫正积弊的。高段修行人,吃什么都能化,当然不在此限。一般人长年积累太多寒气,水果多生食,势必耗费仅存的阳气来排寒,就此角度而论,水果是负值。
我们不吃水果的理由,是要护卫体气,储存排寒的本钱。可惜要撼动这个习性,简直比传教还难,这套思维逆转一般常规,从根柢治疗,实是条寂寞的路。
因误食水果致病,临床上案例不胜枚举。一位病人分享她先生误食西瓜的经验:
先生先是喝冰啤酒出疹子,然后又坚持吃西瓜降血压,吃完就冒了更多红疹......,他怪衣服没洗干净,但我知道是西瓜、冰啤酒引起的。为此他特地去查西瓜的中医疗效,又吃光剩下的,果然脚上新出一片风疹,我说正是吃西瓜的后遗症,他听不进去。后来背上又发了好几颗寒结,他到处找虫,洗衣服、换衣服、擦万金油,但都没效。甚至认为自己发荨麻疹,一定是身体虚弱,快不行了......。
西瓜别称「天生白虎汤」,白虎汤是阳明病的用方,阳明病是大热大渴大汗出,很烦渴的情形才用,可见其寒凉,误食有时很要命。
依我看来,这位先生的寒气直接从皮肤排,这时比照发烧的处置方式,喝葱白姜粥、泡脚,总之设法发汗,这些疹子、寒结颗粒就会消失。
在较干燥的大陆型气候区,湿度相对较低,强人、常运动的人、体力劳作者,阳气不衰,可视个人条件,吃些常温或温热过的水果。在台湾若你觉得非吃不可、不吃快发疯,那就吃吧!心情愉快比较重要,后果再慢慢处理,当然白天、晴天吃较佳。重点是,必须带着觉知去吃,排寒过程自是不免进进退退,不必赶进度,只能尽力,要知道自己的「度」在那里。
平时若要解馋,可酌量吃些干燥脱水的果干、果酱,亲友馈赠的鲜果,可加热入菜;但体气已提升的敏感者,仍可感知其寒气。
一位伯伯来诊,说胃嘈杂,以前这样吃点肥肉就好了;但这回行不通,胃很不舒服。一问之下原来前晚吃了几块凤梨。「晚上吃西瓜,半暝变反症」——这话没听过吗?不止老人,一些半夜暴毙的年轻人,跟他晚间或睡前食冰冷,一定有重大关联。生冷寒凉,吃多喝多,伤了脾胃,宝岛许多湿热型的肝病患者,多属脾虚,生冷饮食,只会沉疴难解呀。
现今多数人都没条件吃水果,特别是不运动的人,身体气机如一塘死水,湿气难化,若再多食瓜果,只恐冰寒过甚!即使每天有足够的运动量、机能畅旺,足以驱散或化掉吃进去的生冷寒气,但也仅能抵销水果带来的新寒,无多余体气排除万年陈寒。身处高速运转高压状态者,多食生冷,更会绷紧全身神经筋脉气血。
不过个人情况也常变动,若偶有熬夜虚火,或不小心过食燥物,如饼干、烧饼、油条等,可吃些水果调节;或者热症发烧之后,可喝点温热的甘蔗汁。若尚在调理阶段,还是保守为宜,寒湿体质多半长期形成,先天不足,后天食凉饮冷、嗜吃水果、贪爱糕点(化热助湿)、少动多卧,这些恶习若不调整,吃什么仙丹都没用。排寒以年计其功效,慢慢调整,等到身体恢复感知与灵敏,你就知道自己回不去了。
责任编辑:欧阳蓉 核稿编辑:吕宇真
书籍简介
病从排寒解:22个自主排寒关键,教你从饮食入手,彻底预防新病袪除旧疾、温养一生!
作者:李璧如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8/11/02 语言:繁体中文
李璧如 医师
排寒先驱/身心灵全面观照的人文中医。学历:中国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现职:建中堂中医诊所医师由于率先提倡「排寒」,广为人知;除了中医卫教观念的倡导,对于病者的心灵、情绪症结亦同样重视。
医师认为:医者的心态非常重要,治疗之外,还要给病人正面的能量,必秉性平和,凝神定志,在和谐的脉动中,大能解开患者的病结。如果仅着眼于肉体层次、只是纯技术性地治疗肉体,难谓大医。面对、协助,甚至领导病人对抗病魔的人,如果没有一点点心灵层次的修为,为医这条路,很难走得久长。
因此自诩为身心灵全面观照的人文中医,希望透过观念的倡导,让人回到最自然的身心状态,自能抵御外在的寒湿邪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