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羞于承认喜欢过韩寒与郭敬明

曾羞于承认喜欢过韩寒与郭敬明

作者: 她爱吃花生米 | 来源:发表于2017-02-28 16:09 被阅读20次

    先解释一下:喜欢崇拜过韩寒和郭敬明,有段时间在鉴赏水平提高后关注到他们最新动态后羞于提到喜欢过他们,而现在,大胆直面过去,的确喜欢过他们,而现在能够正确理性的认识他们。

    人总是会变的,总在成长的,他们在变,我也在变,承认并且习惯这种改变吧,无论好或者坏。


    现状

    郭敬明导演的2016年9月上映的《爵迹》,纵然有一众流量明星加盟,各家粉丝力撑,还是糊一地,主流口碑一如既往的差,创新的技术得到一片嘲讽,商业上的票房成绩虽然3.6亿却抵不住投入太多全然亏本,郭敬明显然输了之前《小时代》累积出来的商业成就,发布会上的哭泣多半是真诚姿态。而各种抄袭的铁证自然不必多加赘述。

    韩寒继《后会无期》后再一部《乘风破浪》以导演姿态闯入大众视野,却因为主题曲发布而引发网络上关于女权的讨论,之前依靠网络杂文树立积攒的公知形象倒塌,文青形象一去不复返,话语权逐渐丧失,成为毋庸置疑直男癌的代言人。

    不想说电影呈现如何,这种营销行为实在是下作,吃相难看。更何况现在爆出所谓致敬不过是抄袭,不过没去观看,自然没有发言权。

    轨迹

    两个人,起家于新概念大赛,几乎同时出道,足迹也倒是亦步亦趋,先是笔耕不辍,各自有各自的写作风波,然后跨足商业,开公司,办杂志,和娱乐圈发生关联,成为导演。而现在,虽然各自依然有很多簇拥

    可是批判反对他们已然成为一种主流上的政治正确。

    个子小小的郭敬明似乎更加有远见卓识,每步都在前面,也更早的精明,心无旁骛。早早的成立工作室,创办《最小说》,然后发展所谓IP,靠着《小时代》系列在电影圈开创非专业导演,强势跨界获得胜利的全新电影格局。建立一个涉及领域广泛的集团。不断的炫富:住着上海最贵的小区,家装布艺全是爱马仕,买下汪精卫九姨太太的大别墅;也在不断的展现自己的努力:叙述自己连续写作三天三夜,赶全国院线宣传马不停蹄。

    反观韩寒,在郭敬明创办岛工作室,《最小说》杂志后,他才编辑《合唱团》;郭敬明在涉足演艺圈时,韩寒在网上针砭时弊,成为一代公知标志性人物;郭敬明拍商业片《小时代》后,韩寒才拍一部文艺片《后会无期》,郭敬明耕于赚钱炫富,韩寒开赛车成为职业车手。

    看起来韩寒更加放荡不羁,不顾钱财,潇洒自由。但是,韩寒不过是更加精明的姿态掩盖了逐渐适应的本心,现在app《一个》做的风生水起,各种签约合作作家也是众多,公司运作不停。各种营销手段也是玩的溜。

    记着很多年前看过萌芽杂志编辑对从新概念中出来的作者评价(张悦然,郭敬明,韩寒等等),反而与大众眼中形象截然不同,说郭敬明带有棱角,很多事情太过于坚持,而韩寒会做事,似乎更为圆滑。

    想想也是,毕竟

    一个在四川小县城长大,家庭也不过是普通市民,工薪阶层,为了高考选择理科,成绩优异却内心挣扎;

    一个虽然也是在偏远郊区,但在繁华上海辖区内,父亲有文艺创作基础,能提供些指导;成绩不佳偏科严重便潇洒放弃,毅然辍学。

    原生家庭加成长环境自然带来不同,其实郭更加敏感自卑些,韩是多多少少有资本与底气的。

    一个战战兢兢拼命证明自己通向上流社会;

    一个潇潇洒洒离经叛道长袖善舞。

    这样比起来,郭敬明似乎更加可爱点,承认爱钱,为之努力,哪怕实现的道路上有太多偏差,赤裸裸坦荡荡地身体力行地表达自己欲望。

    而韩寒的文青泡沫是迟一点才被戳破,当一堆簇拥者发现昔日追随的热血少年已然成为世俗中的既得利益者,心理落差更加加大。

    不过两者都一样,如今拥有的只是自身针对对象圈子中的坚定信仰者,各自享受着工作着,昔日张狂少年不再。

    题外话

    写这篇文章中查资料才发现韩寒的营销一直是下作:2013年韩寒的独唱团开刊,发个长微博中说“萌”难道不是主动挑起话题,引导舆论,吸引眼球吗?《后会无期》上映时,主动接着自己女儿走红的热浪,自己说“国民岳父”,还提出给小野攒嫁妆的口号。而现在,也学着郭敬明每天微博发电影物料,加上主题曲引发的争议。之前攒的好感度逐渐磨损。越发失望。

    当年遇见

    当年我日常读物是如同《钢铁是怎样炼成》等作品,初次遇见郭敬明和韩寒的作品全集,非常之震动,要知道:习惯性看那种庄重严肃的东西,第一次发现有一个人能够用细腻笔触描绘出内心的波折,抒发学生时代特有的情怀时,内心的波澜巨大。看完《幻城》一遍,梦境中全是结局的场景,为主角悲伤之情蔓延,抑郁在心。《夏至未至》中那句“有个男孩教会我成长,有个女孩教会我爱”让我至今还记得。

    而韩寒则带给完全不同的感受,有着更加接近于“少年不知愁滋味,故做新词强说愁”的样子,戛然而止的结尾更增添未知感。看到《后会无期》时能够发现很多夹揉了他作品里的桥段,重叠出一个类似于当年少年韩寒的小镇青年的形象。

    另外,说韩寒代笔我是不信的,因为《三重门》并不算成熟,笔锋间透露出的是学生写作的生涩感。完全是一个高二学生能写出来的作品,当初大众过分的高看,我想,一方面是未曾出现过这样的人才,加之多少有些舆论追捧。如今太多那个年纪的孩子能写出更高水平的作品,只是并不能如同当年那样吸引眼球。还有他当年获奖作品《杯中窥人》展现出的思想深度,的确是高水平的,但是即兴之作,真没多少抄袭嫌疑。而之后的一系列杂文,其实比他小说要好的多,如果真有枪手,跳出来,难道得到的不更多吗?所以代笔并不成立。

    有人认为韩寒高出郭敬明不少段位,可能有着很多其他关于性向,身体特征,日常行为等其他无关因素营销判断,更为主要的,是郭作品更多描绘少男少女们的悲欢离合,而韩作品有其他深刻的表达。其实,就我个人而言,两者一样,比真正的文学作品还差点儿,比一般的畅销读物还强点儿,半斤八两,就像听泰勒的嘲笑听凤凰传奇的,其实,这个鄙视链不成立。

    终究要长大

    其实不必过分强求,人总归是要长大,他们在变,我们何尝不是在变。

    郭敬明1983年出生,韩寒1982年出生,都是三十四五岁的中青年,哪里像十多岁时不谙世事,年少轻狂。三十而立,自然要承担责任,对内照顾家庭,对外带领团队。

    社会是强大的,经历过了摔打锤炼,何况既然选择参赛出道,两个人都算是爱慕名利的,谁会对唾手可得的东西拒绝呢?他们转变走向,不过是迎合之态。

    想到了之前在微博上又火一次的沉珂,当年的非主流网红鼻祖如今也嫁作人妻,赶生二胎,开着淘宝店成为普通网红,一去昔时颓废抑郁的样子。虽然少了些特立独行,可是,生活安定地成为普通挣钱商人不更加对自己好吗?

    看过郭敬明写当年初入上海滩被歧视被挖苦,也看过韩寒写进京北漂开赛车失败后的失落彷徨。不是为他们现在的各种恶劣行径找原因做解释

    只是想说,人的转变总归是有因缘的,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走向,不破不立,时光总会带给人痕迹,生活教会我们的总要在如今的行为中体现,懵懵懂懂,跌跌撞撞,那些你深埋内心的,那些你拿出炫耀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造就影响的是如今的你。

    眉眼血肉之间,无形中自有印记。

    和往事和解,和自己和解,不求不改初心,惟愿勿忘初心。

    很可能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过的模样,是好?是坏?

    只要自己不后悔,不讨厌自己,就好了。

    🐘🐘🐘🐘🐘🐘🐘🐘🐘🐘🐘🐘🐘🐘🐘🐘🐘🐘🐘🐘🐘🐘🐘🐘🐘🐘🐘🐘🐘🐘🐘🐘

    ps:就是这样,想到一个点,然后越写越多,这已经是删节了很多,去掉了很多,人是多面体,哪里是一篇能写完,只是尽可能把想到的表达完善。

    又PS:以后也会点评很多很多公众人物,但倾向于将公共表现与作品呈现和私下行为相区分。

    所谓道德太薄弱,没什么具体界限,用道德来说事太混淆视听也太无理取闹。

    另外,作为公众的我们所能够了解到的私下形象多半也是经过有选择性的呈现,所以,评价也仅仅针对呈现在我个人目力所及的个体形象,说的是那个以之为符号的公众形象。真正的人,现实生活中没见过,不敢妄加评判。望周知。

    坚持不吹不黑的原则,只陈述态度,不过分夸赞,不过分贬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羞于承认喜欢过韩寒与郭敬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wx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