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婆婆闲聊。婆婆说道宝宝出去玩的时候喜欢一个人玩,不怎么和其他的小朋友玩。我随口接话:也许宝宝性格上随我,喜欢一个人独处,不喜欢交往。
婆婆露出不赞同的意思,她觉得自己的生活经验多,在生活里应该广结朋友,毕竟多条朋友多条路。
我觉得有些被冒犯到,解释说我不想把时间花到无效社交上,想留出更多的时间来成长。
婆婆继续坚持她的观点。
我起先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有些嗤之以鼻,但刚联想到今天看到的《好好学习》中的一些观点。
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
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别人,是那个人自身有问题。而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就不这么想了,反而会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基本归因偏差”。别人出事儿,都是人品问题;自己出事儿,就是外部环境问题。
明白了我们有这样一些心理基础,就比较好理解我们为什么会习惯性地进行防卫了,因为当我们自己遭受挑战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向外部找原因。当我们把外部原因当真之后,别人针对我们的意见就显得更不合理了。
类似的场景你见到过吗?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红灯思维: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我对不同意见第一时间有了抵触情绪,毕竟我认为我的学识起码要比婆婆的高,不太愿意听到她否定我的看法。这就是典型的红灯思维。
但我细想之下,婆婆的话还有一定道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独木不成林。只是有的朋友值得深交,有的朋友需要浅交。
如果想要好好成长,就一定要谨防自己思维的防御体系,常常要对不同的观点亮起绿灯思维。而绿灯思维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有不用的声音和意见一点也不可怕,关键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它们。
毕竟不同的声音可能会更有利于自己成长。它们的出现不是用来否定你个人,或是损毁你的尊严,而可能是一件好事。多想想不同意见的另一面,能不能为我所用。这也是一种成熟的心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