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老人一生生育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如今老两口到晚年,四个儿子都不肯赡养他们。一个同乡看不过去,就自己花钱给老人买了材料,搭建了一间简易的房子。没想到,竟被老人的儿媳妇给纠结上了。
在一个村落里,有着一对夫妻,他们省吃俭用,含辛茹苦的养育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转眼间,儿女们都长大成人,四个儿子都娶了媳妇,女儿也嫁了人。大儿子最有出息,大学毕业后,在本地的医院里就了业。大儿媳妇也是医生,在市医院上班。两人没几年,就在城里购买了房子,接着又在市里有了自己的房子。

其它的三个儿子,在村子里也是致富好手,没几年就修了两层楼的房子,几个儿子,一家比一家有钱。大儿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上班,月薪都在几万元。
儿子们住的是亮堂的高楼大厦,孙子们个个都有光明的前途,可两老儿却是家徒四壁,住的还是以前的旧房子。因为年代太久,房子看上去摇摇欲坠。房子内光线也很暗,他们做饭就在外面搭了一个简易的锅灶,连别的人家很常见的瓢盆都没有。
锅灶是那种油桶做的,一口铁锅就是他们烹煮食物的主要工具。女儿倒是很孝顺,常常回来看他们,临走时也会给他们一点钱,老两口一向是节省惯了,就攒着。

前几年,老头子去山上捡柴,掉下了山崖,摔断了腿,送进医院。住院期间,除了小女儿来照顾之外,四个儿子没有一个来照顾老爹。
小女儿虽然孝顺,但是也抵不过几个嫂子的揶揄和指桑骂槐,自己家庭条件也不好,所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长期卧床,老头子患上了褥疮,据说,有人看到老头的骨头都戳出了皮肉之外,是活活地被疼死的。

老头子死后,剩下老婆子一个人,日子就更难过了。老婆子经常出去拾柴,村里人看到她可怜,都把自家田里收回来的秸秆给她,无奈,还是不够烧。
对于老婆子这种情况,村干部也去调解了好多次,无奈每次都是以几兄弟的相互推诿和儿媳妇们的胡搅蛮缠告终,没办法,村里只好去接济她。每当政策上有救济款项时,村干部首先考虑她,年节时米面油也少不了她。

可是问题又来了,村里有些人不愿意了,说这个老婆子养了四个儿子,家家都是亮堂堂的楼房,大儿子还是公职,凭啥把救济款分发给她?凭她家的条件,怎么也算不上需要领救济款的人家,儿子们不养她,是她家的家事,不该由村上用救济款解决。
村上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就这样老婆子一人在水深火热中生活着——寒冬腊月,天上飘着细碎的雪花,老婆子一人坐在房檐下,这一幕被我们这个故事中的好心人给看到了。

他了解了一些情况后,知道去做四个儿子的思想工作也困难。因为都是同乡,也认识她大儿子,就决定先找找他大儿子。大儿子对好心同乡的提议也是一贯的推诿态度,当好心人提出先给老母亲搭建个简易的厨房后。大儿子说那个东西管不到几年就坏了,没啥用还浪费钱。
好心同乡见大儿子不愿意给老母亲改善生活环境,就自掏腰包,买了材料,给老婆子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厨房。正在搭建过程中,一儿媳妇来了,她拿出惯有的胡搅蛮缠,怒斥好心人多管闲事,这是他们家的事,用不着他操闲心。

还问了花了多少钱,得知不要钱时,立马换了一副笑脸,说了一些漂亮话就走了。
老婆子自然也是千恩万谢,拿出自己的钱给好心人,好心人自然不会要。最后,每次好心人回乡,去她那里,老婆子都要硬塞给他钱,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收下了,然后转身拿这钱给老婆子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和吃食。
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在这个故事中,我觉得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老两口的悲苦生活,与儿子们的高楼大户,富裕生活吧!

儿女们小时候,在父母身边,虽说没有好的条件,但最起码也能吃饱穿暖,房子不是多么宽敞明亮,但也是整洁干净,能避风雨。父母辛辛苦苦,把屎把尿地把儿女们养大了,都有出息了,自己也老了,挣不到钱了,年老体弱,正是需要儿女们照顾的时候,他们却忘记了“乌鸦反哺”!
自己住在宽敞舒适的大屋子里,假装视而不见自己的亲爹亲妈,还在那逼仄的老屋里拮据;自己大把大把地花钱,随心所欲,自己的亲生父母常常为应对生活开销而省吃俭用。

据说这四个不孝子孙,一年也就回去一两次,给父母两百块钱,平时从不打电话过问,甚至还嫌家太远,即使同在一个村落里,就在父母边上修了新房,好几个房间空着,也不肯让老迈的父母住进去,反而是相互推诿,说别的弟兄都不管,我为什么要管?
不知道民法典中,有没有针对儿孙不赡养老人,所规定的惩罚政策或解决办法。也许这个故事,不过是千千万万个不幸老人中的一个缩影。真心的希望:天底下所有的老人,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安康如意地度过晚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