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非,
纳尔迈石板正面的右上角是一只鹰和隼被认为是代表法老的保护神荷鲁斯。他右脚踢着一个人的脑袋,左脚则踩在六根尼罗河三角洲的植物上。正面的最上方有两个人面牛头的图形,中间是所谓的王宫。正面的最下方则描述了两个人逃走的情形,隐喻下埃及人战败逃跑。石板的反面有一头牛正在冲撞一面城墙,中间部分描述一场交战的情景,上方右侧有两排仰卧的人群,代表被杀死的下埃及人。一位王者站立于左上方注视这一情景。这位王者也因这块石板被称作“纳尔迈”。此后,纳尔迈的名字在更多文物上被发现。1995年出土的另一块石板上,刻有第1王朝诸王的名字,其中纳尔迈的名字排在首位。因此,刻有古埃及最早象形文字的“纳尔迈石板”也一直被视为上下埃及统一的证据。又由于在埃及正式历史记载中,美尼斯是第一位统一埃及的法老,所以人们一直认为“纳尔迈”就是美尼斯,“‘纳尔迈石板”记载的美尼斯统一埃及的过程。但1987年,德国考古队在一座据称公元前3150年的古墓中发现并复原了几百块骨片,从中发现了大量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由此,尼罗河文明文字的出现时间也被前推了50年。在这里,最早象形文字的存在时间成为尼罗河文明文字和文明的起点。
n在南亚,古印度文明的早期文字是一个谜团。哈拉巴文明城市遗址曾出土大量刻有似乎是文字的图章,并因此证明了古印度早期文明的存在。但其他的一且都是空白。因为哪些图章上的所谓文字都太短,最多只有20字左右,且缺少对照材料而至今无法破解。在这里,类似文字的符号的存在时间成为古印度文明文字和文明的起点。
在东亚,对于中华文明文字产生的时间一直存在着极大争议。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商代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并据此将公元前1600年建立的商王朝作为中华文明的起点,将夏王朝以及之前炎黄二帝全部视为传说。对于这一点,包括文字大师周有光先生在内的许多国内学者虽有异议,但因缺乏反驳依据而无可奈何、 不得不接受,甚至转述“中华文明文字较两河文明和尼罗河文明文字产生晚了200余年”的观点(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尽管事实绝非如此。
j如果按照两河文明以传说为依据的标准,传说早在皇帝时期,史官仓颉便完成了中华文明文字的创造。如此,中华文明汉字形成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2600年左右。这与两河文明楔形文字成熟的时间相差无几。如果按照尼罗河文明以“纳尔迈石板”上的象形文字为依据的标准,我国宁夏大麦地岩画中已经出现了具备象形文字特点的2000多个图画和符号,稍晚的半坡村遗址也出土了具有明确意义的陶文。中华文明文字形成的时间至少是公元前4300年以前。如果按照印度河文明以无法解读且散乱图章为依据的标准,我国太多考古发现中的无法解读的符号,一定会将中华文明文字产生的时间前推得更加久远。
y w即便是单就甲骨文而言,殷商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得古典文字,已经进入文字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了,在其之前一定存在更古老的象形文字阶段,只是人们还没有发现而已,或者已经发现而没有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人们已在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甲骨文,与楔形文字成熟的时间也基本相同。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