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他多次向唐太宗直言进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等,辅佐李世民共创“贞观之治”。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1c1fa437aa5c5738.jpg)
01、自少志向远大,喜好读书
580年,魏征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魏璋是隋朝的一名小官,家庭并不富裕,但魏征从小聪慧过人,勤奋好学。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d4da299e32ba415b.jpg)
在他小时候,父亲去世,家境贫寒,为了活命,魏征后来就出家当了道士。
他虽穷困潦倒但有大志向,在做道士期间,他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子集,尤其属意于纵横之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bd78397388735aae.png)
02、投靠李密,不被重用
617年,河北魏县一带,当地有个叫元宝藏的隋朝郡丞,听说了魏征的名字,而后征召魏征到自己麾下做官。
九月,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起义军首领李密,期间写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征所写。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c6429e32c5fdad99.png)
李密发现魏征非常有文才,于是召魏徵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掌记室。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未能采纳。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74735b8542f9140c.jpg)
618年,占据洛阳的军阀王世充攻击仓城、洛口等地,均被李密击败。
魏征建议李密的长史郑颋,深沟高垒,占据险要,与敌人相持,待到敌人粮尽而退率军追击,就能够取胜。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11f84b2b38ae26a2.jpg)
郑颋对魏征的话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老生常谈。魏徵反驳道:“这是奇谋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谈呢。”于是拂袖离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430e39cac6b5e0b5.png)
03、降唐,劝说李密部下归唐
618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征随李密归降李唐。而李密部将李勣占据着李密原来管辖大片的领土,不知何去何从,魏征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45f6712ede9f47f0.png)
于是被授为秘书丞,赶赴黎阳。经过魏徵写信劝导,李勣决心归唐,并开仓运粮,接济淮安王李神通。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eed5764c7125af5a.jpg)
九月,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挡不住,转驻黎阳,又被窦建德击败。魏征、李神通、李勣等人都被窦建德俘虏。
621年,唐高祖李渊派出秦王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来支援王世充。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4e9ed012d56cf2ea.png)
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并将其生擒。魏征再次入唐。魏征感慨万千,写下《述怀》: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60d1862a7291db17.png)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6257adc36b5a5d28.jpg)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ad02fea2a15a3bd5.jpg)
全诗描述了魏徵献计唐高祖,自告奋勇招降李密旧部。其间路途艰险,但魏徵报唐高祖知遇之恩的心更切。
04、做太子洗马,为李建成出谋划策
太子李建成听闻魏徵的名声,请他担任太子洗马,魏征尽心尽力替李建成出谋划策,成为李建成的核心谋士。
622年,窦建德旧部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魏徵见李建成虽然是嫡长子,但是功绩不如李世民,于是建议李建成去请战立功。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342a76a76d9dbe41.png)
李建成听从魏徵的建议,于是自请出讨刘黑闼,将其擒斩,平定山东。李建成得到李渊赏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521ffe15a863ad1d.png)
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但是李建成犹豫不决。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899409b6dad526d4.jpg)
05、性情耿直,做李世民幕僚
626年六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
李世民听说魏徵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自己安排到别的地方去,于是派人把魏徵带来,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820b4a72162127c2.png)
闻言者都为魏徵担忧。魏徵只是据直回答:“先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的祸事了。”
李世民素来看重魏徵的才能,此时见他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便将其赦免,授为詹事府主簿,从而将他吸纳为自己的幕僚。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032e895255e84a2e.jpg)
06、安抚李建成旧部
玄武门之变不久后,李世民擢升魏征为谏议大夫。626年七月十一日,又命他安抚在河北的李建成、李元吉旧部,允许便宜从事。
魏征到磁州时,正巧遇到押送前东宫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的囚车正在驶向长安。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08956fbcf5295a7e.png)
魏征对副使李桐客说:“我们动身时刚得到诏命,前东宫、齐王府的旧人都一律赦免不问。
现在又把李思行等押送京师,这样做其他的人谁还再相信诏令而不疑虑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02de8c59fcd60d92.jpg)
现在如果释放李思行他们,不再追究他们的罪责,那么信义的感召就会远达天下。
李桐客同意,当即释放了李思行等人,并上书呈报李世民。李世民览奏后非常高兴。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6064cb60a09a8c4f.jpg)
07、劝阻李世民纳许氏为嫔妃
628年,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b39ee3cc9f07e95b.png)
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
长孙皇后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bcdbb9bb978361f3.png)
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
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a5ac86275a4f2de1.jpg)
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龄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
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f87ad6f7b99c7786.jpg)
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魏征直截了当地说:陆家其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
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太宗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c988e8a5b22e2c16.png)
08、劝阻李世民打猎和玩鹦鹉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3789969204555ff8.png)
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6ac77463e77c1ec0.png)
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
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14158b05795dfcde.png)
09、被诬告,与太宗议论莨臣和忠臣
627年,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
温彦博向李世民宗奏道:“魏徵作为一个臣子,应该使自己的行为显明,他不能远避嫌疑,以致遭受这些没有根据的诽谤。虽然没有私情,也应当受到责备。”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219e998ecf66f958.png)
于是李世民让温彦博代替自己去责备魏徵,并说:“从今以后,行为不得不存痕迹。”
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931f4f368afcc22e.png)
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
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3cc8f4874fcbc263.png)
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
李世民深深地被魏徵的话打动了,点头称是。又赐给他绢五百匹。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65e90c19ede268aa.jpg)
10、劝阻李世民征年幼之人当兵,劝阻征收赋税
626年,魏徵被擢升为尚书左丞。一次,太宗派人征兵,中书令封德彝上奏道:“中男虽不到十八岁,其中身体魁梧壮实的,也可一并征发。”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803b52dc42b568ca.jpg)
李世民同意。敕令传出,魏徵坚决反对,不肯签署,如是往返四次。李世民大怒,将他召进宫中责备道:
“中男中魁梧壮实的,都是那些奸民虚报年龄以逃避徭役的人,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d5fbd38dc9915798.jpg)
魏徵答道:“军队在于治理得法,而不在于人数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壮健的成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管理,便足以无敌于天下,又何必多征年幼之人以增加虚数呢!
要是征兵连18岁以下的孩子都要全部征过来,以后还怎么征兵,谁能在家里种田缴纳赋税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40d505774442146e.jpg)
李世民当时就觉得醍醐灌顶,当下就没了脾气。连忙下旨修改怎么征兵,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0b24c003c6ebf832.jpg)
11、劝阻李世民泰山封禅
628年,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藉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
唐太宗觉得奇怪,便向魏征问道:你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丰、祥瑞末至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f4849d14c68ef2d8.png)
魏征回答说: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
仓库尚为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4dbbcce7a90d5951.jpg)
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
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人的欲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fec15543c185ac80.png)
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甚么要干呢?李世民打消了泰山封禅念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82169d3445adbf00.png)
12、劝阻讨伐岭南,建议安抚冯盎
628年,岭南部落首领冯盎、谈殿等人互相争斗,许久没有入朝。地方州府前后十几次奏称冯盎谋反,
李世民遂令将军蔺謩等征发江、岭数十州兵马,准备大举讨伐。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5b1845d0fda6e54e.jpg)
魏徵劝谏说:“中原刚刚平定,岭南路途遥远、地势险恶,有瘴气瘟疫,不可以驻扎大部队。而且冯盎反叛的情状还没有形成,不宜兴师动众。”
李世民说:“上告冯盎谋反者络绎不绝,怎么能说反叛的情状还没有形成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358652c1945c4239.jpg)
魏徵答道:“冯盎如果反叛,必然分兵几路占据险要之地,攻掠邻近州县。
现在告发他谋反已有几年了,而冯氏兵马还没出境,这明显没有反叛的迹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33a1a28354f48b0c.png)
各州府既然怀疑冯氏谋反,陛下又不派使臣前去安抚,冯氏怕死,所以不敢来朝廷。
如果陛下派使臣向他示以诚意,冯氏欣喜能免于祸患,这样可以不必劳动军队而使他顺从。”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e39e4e9a20dd88a4.png)
李世民遂下令收兵,并遣使往岭南慰问冯盎,使冯盎派出他的儿子冯智戴随使臣回朝。
李世民事后感叹:“魏徵让我派遣一个使者,岭南就得以安定,胜过十万大军的作用,不能不加赏。”于是赐给魏徵绢五百匹。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1767773c344ce4d9.png)
13、反对长乐公主嫁妆丰厚
长乐公主李丽质因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对她特别钟爱,将她许配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
632年,开始准备嫁妆,李世民对众臣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809940ba34a2a5c0.jpg)
大臣纷纷表示“陛下所爱,欲少加之”娃娃,于是皆进言请求加倍于永嘉长公主,李世民欣然同意。
然而魏徵对此表示反对。因为永嘉公主乃是长乐公主的姑姑。此举逾越了礼制。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88c4772dbc97b07b.png)
李世民非常生气,回到后宫,大发脾气:我早晚有一天,要杀了这个乡巴佬,气死我了!长孙皇后问明原因,一言不发地告退回宫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48e80f9023aff3db.png)
过了好一会儿,长孙皇后一身隆重的皇后大妆,礼服都穿上了。她上来就跪拜恭喜。
她说:“恭喜皇帝,贺喜皇帝,皇帝有这样的大臣,简直是我李唐的福气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ebd6a3ef01869d20.png)
特地派人前去赏赐给魏徵绢四百匹、钱四百缗,不久,魏徵晋爵为郡公。
14、劝谏李世民拆昭陵
636年,长孙皇后去世。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对她思念无法停止,为了缓解思忆之苦,便在宫中建起了层观。
李世民终日眺望妻子的陵墓,还让大臣陪同悼念。一次李世民让魏徵陪同,并指着昭陵的方向问魏徵是否看清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6dea071b380d8df9.png)
魏征说:“臣眼力昏花,不能看见。”李世民问:“怎么会没看见,那是昭陵啊!”
魏征闻言回答:“以为陛下望的是献陵,如果是昭陵,臣当然看见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0aa15582134f72cd.png)
李世民听后明白魏征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只顾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亲。于是便哭着下令拆掉了层观。
15、主持编写史书
636年,魏征奉命主持编写的《隋书》、《周书》、《梁书》、《陕书》、《齐书》(时称五代史)等,历时七年,至此完稿。
他对各史“多所损益,务存简正”,使这“五史”获得了“时称良史”的称誉。书成之后,魏徵被加授为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获赐物二千段。魏征还曾参与修撰《群书治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247dac84256d0df3.png)
在文学上,其提倡文质并举,反对浮华文风,有助于矫正唐初专尚骈俪的文风。后世辑存有《魏郑公集》
同年六月,魏征因患眼疾,请求解除侍中之职。唐太宗虽将其任为特进这一散职,但仍让其主管门下省事务,其俸禄、赏赐等一切待遇都与侍中完全相同。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7ad2dfee38a00f68.png)
16、劝谏李世民节俭
公元637年,李世民东巡洛阳,住在显仁宫,宫里的侍从因侍候不周,大都受到了责罚。
魏征进谏道:“洛阳在以前的战争中遭到了祸殃,陛下希望这里获得安宁,故到洛阳对百姓施以特别的恩惠。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8e11dea057f747b2.jpg)
但如今,这里的百姓非但没有受到眷顾,侍从们反而因为物品或者食物受到了无辜的责罚。
这是因为陛下不知足,太奢侈造成的,这不仅违背巡游的初衷,也辜负了百姓的期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cdf830c2b198b6e1.png)
当初,隋炀帝杨广曾要人多多进献食物,如果上贡不多,就会被处罚,最后导致灭亡。
因为其无道,所以陛下才能顺天命而代之。陛下应当战战兢兢,凡事节约,以前人的风范为楷模,告诫子孙后代。”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f4dea561230f7a8f.png)
17、上疏《十渐不克终疏》
638,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
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他还向太宗上了《十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33479146246b5992.png)
即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
遇逸乐则思撙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拥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李世民看后欣然接受。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b8e395d738a8c50b.png)
18、病重离世,极尽哀荣
642年,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如旧。魏征自称有病推辞。李世民下诏回答说:“知道您患病,您卧病也可以保全太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43f7a1ff6877438b.jpg)
642年起,魏徵的病情加重,李世民下手诏慰劳,魏徵不顾疾病在身,又上言数事。
他对太宗近来临朝时“常以至公为言,退而行之,未免私辟”的言行不一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70b175bcfd6a7194.png)
643年,六十四岁的魏徵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李世民闻讯后,亲自到魏徵家中探视,屏退左右侍从,与他交谈良久,方才回宫。
后来,他带着太子李承乾和嫡女衡山公主再次到魏徵家中。魏徵强撑病体,穿戴朝服,拖着带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4d4f80cec2c42200.png)
李世民见状,悲从中来,一边抚摸着魏徵一边流泪,问他有什么想说的。魏徵说:“寡妇不愁织布的纬线少,而忧虑宗周的危亡。”
李世民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徵的长子魏叔玉,指着衡山公主对他说:“魏公,睁开眼睛看看你的儿媳!”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53ab7346c1a0c409.png)
但魏征已经身体衰弱到无法起身谢恩了。数日后,魏征逝世的消息传到宫中,时为贞观十七年正月戊辰。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23eaa7d2f0bbdc71.jpg)
魏征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曾三易其主,先跟随元宝,再跟随李密,后跟随李建成都没有能够舒展抱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96705221c0c2d245.png)
最后遇到太宗,得到太宗赏识,他忠心耿耿,直言进谏,报答知遇之恩,辅佐李世民开创开元盛世。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78745d23c8044ed0.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