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北隅到东北隅:起会
应该是1970年前后,西北隅街上兴起一种民间互助活动,叫“起会”,好像还叫“杠子”或“抬杠子”。确切有这么一回事,名字却确切不了,权切吧!
据说这种活动古已有之。我感觉挺好的;当初我小的时候就感觉挺好的,现在老人了,依然感觉挺好的。
当然,我没有参加过。
当然,我也没有思辩过这行为的更多细节,但至少,我以为,这种活动的基础应该是诚信!
另外,这种活动的生成土壤,应该还是物资相对匮乏或者是经济收入相对不足的环境。
是一种互助行为,有点当下“AA”制的样子。
1970年代,普通工人月工资二三十块钱,当然,消费水平也低,要养家,要购买一些大件物资或者办一些婚丧嫁娶类的大事,就往往是捉襟见肘了。
“起会”还类似于“存货款”。
几位互相信的过的,相约了,大概以“月”为周期,按顺序每月集中起每个人的固定资金,两块五块十块等等,集中起来给予一个人使用,下一个月换另一个人,依此类推。
我记得,西北隅街上起了不少火,大多依相互关系条件相仿,比如老太太们、青工男或青工女,等等。
我记得,我们家里,小姑就参加了一伙,还有四合院里西厢住着的瞿伯伯的女儿,她与我小姑当时都在保温瓶厂上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