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老婆打扫卫生,说是要把用不着的书处理了。我看着书架上那些大部分都是我的书,心中犯了难。
考试用书,考完试应该就没有用了吧,更何况是好多年前的。舍不得,我总以为书里面还有好多有用的知识,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查询;
以前学习电脑的书,更早,几乎都是十多年前的了。还舍不得,要是哪天又想重拾兴趣呢?那些因为软件和硬件升级造成的书里知识过时,还是不能让我觉得应该处理了;
一些非虚构类的其他书,有一些看过了,有些没有看过,放了很久,这些书里的东西可能会过时,也可能还没有。舍不得,因为没有看过,看过的早已经忘记了;
剩下的是小说,还是舍不得,不存在过时,怎么能处理呢?
总结起来,就是舍不得。
实体知识类的书籍,会随着科技的发展,领域内的人们不断探索发现,社会环境改变而逐渐过时,这类书籍过时的速度是最快的,也许在购买过来的那一天就过时了。特别是书里面提到的那些数据,研究方法,不再适用于现在的社会环境了。这些书里面唯一没有过时的就是因为书里说的那些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即便是现在什么都发展了,也只是将结论中的细节做了一些修正,除非是有了突破。
非实体知识类的书籍,还是会随着研究地深入,方法地进步,环境地改变而过时,但相对于实体类,要慢很多。
至于虚构类的书籍,处理不处理完全取决于情怀,和非虚构类书籍的情怀相比较,似乎更能历久弥新。比如金庸的小说,古龙的小说。
老婆站在身边,无形的压力让我不得不做出决定。那些十多年不翻开,依靠这情怀而存在于书架之上,早已过时的实体知识类的书籍,拿出来处理掉吧;还是很久不翻开,兴趣早已转移,过时了的书,处理掉吧。其他的不管过时不过时,容我再想想。
老婆看见那些地上的书在书架上有地方可以放,也就没有什么意见,不出声地把处理的书放到了门口,我的心揪了一下,放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