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了半个多月,今天终于开始正式落笔写作业了。第一个部分写到路得。
教牧辅导的一本参考书里,有一个对各种人生遭遇的压力值评估表,其中丧偶排第一,数值是100%。
这样,我就突然意识到,路得好惨。
之前怎么完全没注意到呢?以往的目光都集中在路得跟婆婆回到伯利恒之后,对婆婆的顺服和后来的得福。竟没有留意过,在摩押地失去丈夫时,她该有多绝望。
圣经里对路得那时的心理活动没有丝毫提及。但她的痛苦与无助,大概也能想象出一二。最不可思议的是,在这种情形下,她居然选择跟着年纪老迈,非但不能带给她什么保障,还要依赖她照顾的婆婆,并且是到语言、文化、宗教都不同,且并不确定饥荒是否继续着的异乡。
她的驱动力是什么?
如果她想要照顾这个孤苦无依的老人,可以带她回自己娘家,何苦要跟着她去前途未卜的异乡呢?我不太认同是因为她对耶和华神的信心。一个摩押的外邦女子,丈夫家里虽信奉上帝,但因着屡次犯罪都已经死掉了,她如何能看透这其中的奥秘,又何来的信心呢?
我想,只能是两点了:她对婆婆的爱(随之产生了对婆婆所信之神的敬畏),以及婆婆迫切悔改归回的心(生活中一定对她有真切的影响)。
有了这两样,神又怎么可能不祝福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