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深有感触,思考良多。
这本书是王小波对于世界的一些看法,封面的这句话很能代表他。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但是此篇文章,我的目的并不是想笼统的谈这是怎样一本书。我想就这本书中的一个想法做一个延伸。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根本不关注社会学,或者说是因为眼界太狭窄,根本没有感觉到它的重要性。此本书是我的启蒙,解决了我“视力缺陷”的问题,开启了我看世界的一个全新角度。
是哪个部分让我开始意识到社会学的重要性呢?
从“村落文化”开始的。这个词源于李银河的《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王小波在书里引用了它。
“村落文化”顾名思义,讲的是村里的文化与生活。在村里,人与人关系紧密,毫无秘密可言。不论你做什么事,很容易就从村这头传到了村那头。可以说在这种力量面前,你毫无办法。做什么都有上百双眼睛盯着,根本没法自己做主,一切要按规矩来。最好的证明就是流程复杂的红白喜事了,如果不是因为规矩要这么做,有多少人会从心里渴望弄得那么复杂?
在这种强制力量之下,人们做事都努力让自己被外界认同。重要的是,做事是否符合规矩,而不是,自己是否快乐。
这个概念给了我极大的震动,若不是看这本书,我可能根本不会思考这个问题。虽然我并非生活在村落里,但是仔细想想,不仅在村落中有这样的现象,城市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不是么?可以说在普遍的生活中,此种情况比比皆是。
“村落文化”最大的特点是,集体思维挤掉了个人,群体对个人进行控制。当然你可能根本感受不到自己被控制。就像村落里面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陷入这样的误区,因为群体的一些思想多年的日积月累、世代传承已经刻入骨髓,如果自己不主动去思考,永远不会发现这个事实。由于大多数人服从集体思想,缺少自己独立思想。就造成了群体对一些与之不同的个人的排挤。也就引发了很多悲剧,比如对同性恋的偏见,比如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藐视众生……
最近玩百度知道,看到一个迷茫的出轨少妇寻求帮助的问题。问题下,几乎全是类似“自作孽不可活”的道德审判……
曾几何时,我是那种道德偏执狂,别说出轨了,哪怕是思想上有点不对的苗头,我都会觉得这个人本质有问题。在看了“村落文化”之后,我想法变了很多,变得柔和了,变得宽容了。
对,这些行为是不对,可是人类就是这样的啊。一方面向往着美好,一方面一不留神就会犯点错。每个人的因果自己承担,并不是我们这些外人能随意评论的。没有自觉的恶意言论,或许会让已经不良的事态更加恶化,把犯了错的人逼入绝境。不能因为我们站在大多数,就伤害走错路的小部分人。
还有一种被大众伤害得很严重的群体—同性恋。根本没有犯错,只是因为不同,就必须受到伤害。以前看过一句话“我最讨厌种族主义者和黑人”,很多人大概就是属于这样一种状况,并不承认自己是歧视,说自己只是不喜欢。却借由大众对同性恋的不接受,不断的辱骂着同性恋。敢问这不是歧视是什么?不喜欢只是一种对别人无伤害性的个人情绪,但是辱骂宣泄自己的不喜欢就不只是个人的事了,是伤害别人的事,是不公的歧视。
在社会之中,在人群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被大多数人的想法影响,甚至一不留神就被左右。所以保持自我,独立的思想是多么的重要,它让你用心看待世间,而不用无知无觉的走入歧路。
做一个随波逐流,懒于思考,盲听盲信,跟随人群狂欢的人。还是坚持本心,认真思索,心怀善意,特立独行的活于世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