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7.20读书笔记

2020.7.20读书笔记

作者: 传芳文心 | 来源:发表于2020-07-21 00:08 被阅读0次

                    细腻地情 全心地爱

    ——读马克斯·范梅南《教育的情调》有感

          最近一直在寻找关于教育专业、人文方面的书单,眼前这12本新书正热切切地对着我,亦如我热诚诚地望着它,真感如鱼得水般畅快。其中一本看似最好读的小书马上吸引了我的注意,不单是因为与其他大部头相比这般短小,而是充满幻想、游丝的漫画封面毫无防备地击中了我的少女心。一个戴草帽的男孩嘴角微扬像放松地躺在草垛上似的躺在墨蓝色的宇宙中,与其他星星一道飘荡在一圈圈的行星运行轨迹上,不禁羡慕起这男孩,作者想通过这不走寻常路的男孩想告诉读者什么呢?这本书就是教育现象重要开创者,著名教育学家马克思·范梅南著,我国教育现象学知名专家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19年9月出版的《教育的情调》。

          读这本书就像与马克思·范梅南一边喝茶一边对话一样轻松自在,他没有生搬硬套地拿出诸多理论告诉年轻教师你应该如何做,而是在跟你聊他和他们的故事,从一个个我们也可能会遇到的现象中自然得出教育本质。而这些教育本质又是那么容易被教师忽略的。真的感叹我要重新用教育学的视角做教育了。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学生生命个体的角度教给教师多种处理问题的办法。开篇明义“教育的敏感和机智”,指出教育学是一门复杂而细腻的学问,需要教育者从专业的角度发现、观察、聆听和解决具体情境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因为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性,教育者不能以经验或长幼粗暴地论是非,而要与孩子进行互动,给予他们反馈,真正地与孩子相处。有了情感基础,以孩子的心走进孩子的心,才能培养、锻炼教育者的敏感度和教育机智。读完这一章不禁反问自己:有没有真心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对教育的敏感度够不够,能不能发现教育契机,有教育机智吗?遇到问题时,有没有轻易地用经验判断是非,而忽略了孩子个体感受?经过一番连环拷问,我心虚了,尽管自认为已经很走近孩子,很爱他们了。但有时候,作为学生最亲密的教师,能够将教育学理性的冷静决断与多年经验的热情接纳双重加持,对于孩子个体成长来说是那么弥足珍贵。

          作者细心地告诉读者弥补的办法有很多,比如以尊重不干涉的角度了解孩子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尽管很难,但很重要,所以必须要做;要充分理解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需要了解有效表扬和肯定的重要性;从“秘密”的形成感知孩子的内心成长;用心地创造学习环境,形成以孩子为中心的成长气氛。从尝试走进孩子心里看个究竟,到走出来用教师行为进行恰当反馈,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再到整个育人环境的全面考量。我想这是全体与个体,我心与他心,关注与成长,平凡与卓越的超越三维空间体验的全方位教育工程。

          而以上种种是谁带给教师的呢?没错,是孩子。读了“孩子教会我们心怀希望和保持开放”和“孩子是天生的宽恕者”这两章内容,瞬间无地自容,这说的不就是我吗?在生活中,我是一个8岁男孩的妈妈,习惯性地常用最高标准要求他,他总是在默默承受中自我消化。我深知“严苛”在亲子相处中是很大的问题,自己的育子问题都解决不好,怎么去指导家长呢!所以,我不停地在书中找答案,努力落实到生活中。在《养育男孩》和《怎么说孩子才会听》等书中,我学到了男孩区别于女孩的养育态度,男孩更需要耐心等待和空间,而现实中这两样却非常容易被忽视。做作业拖拉,“耐心”就跑了。做完作业了想玩一会了,兴趣班又开始了,“空间”被挤了。即便是这样,孩子总是那么宽容地一笑了之,说最爱的是妈妈。仔细想想,无形中我们已经伤害了孩子。是时候反思了,在遇到这本书的时候,趁孩子对我们还是那么无私的宽容的时候,如何做好父母?如何做好老师?以对得起眼前这个活生生的小生命。

          改变的方法千千万,始终如一的保持教育学的机敏洞察做出相应决断,不做情绪的傀儡,再难也要改变,因为为母则刚,为师者强。课不是每天都上,学生也不是每天都见,作为社会人,我们都有成为教育者的机会,不妨让自己的心从纸醉金迷、浮夸造作中抽离,放空当下,对每一个幼小的“他”生起怜悯、爱惜之情,调以生活之味,眼前的一切不就又美好了么……

                                                  有感于夏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7.20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np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