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诉说生活,能做到这点绝非仅凭技巧和词藻,最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时势造英雄,悲情和恐惧成就艺术。
被传为经典的作品里,每一部都有一个活生生的形象,成为作品的魂体,而这一魂体就是这大千世界里某一个或者某一群人的生活缩影。
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实高于生活的是人们不能实现的美好在作品中白日梦似的被添加,是对活在人世的人们的安慰;另一方面,现实生活要远比艺术作品中的荒唐更滑稽。
我一直以为真正拥有大爱的人是作家和哲学家,因为他们是脆弱的,是孤独的,是无助的,但却又是最勇敢的,不堪而又污浊的真相被他们用文字和思考显示的淋漓尽致,内心或许早已千疮百孔,但依然在努力的勾勒能安抚人心的美好。
道德与法律不能相提并论,法律具有普遍性,但道德却分层次,如果用普遍性去标榜道德,那只能是一种思想和人性的压制。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性社会并不是越来越复杂,而是越来越简单,这是某种东西的回归,缺点和本质日益被暴露出来,没有躲身之处,自私,贪婪,脆弱,无助,渴望和压抑,集中在并展露在每一个人身上。自然界一直掌握着如果操纵生物的法则。
艺术家们似乎总会更先于普通人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大多只是陈述,或者诉说,而不去付诸实践,试图改变什么。他们知道人类该对一切有敬畏之心,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同时还要带着自己的悲情去跪拜和祈求快乐。
作为人,最能证明自己高级的一点,只有敬畏“爱”这种能力本身,就像川端康成笔下的驹子,渡边淳一笔下的凛子,《感官世界》里的吉野和阿部定,无量渡口笔下的杨昭……他们每一个人最终都是圆满的,虽充满悲情,但绝对壮烈,他们没有做自然界的奴隶,也没有做死亡营里的逃兵,更没允许让时间无情的蹂躏。
这才是一部作品的真正感人之处,反抗自我的懦弱和私欲,誓死不屈!宁做永不超生的野鬼,也不做毫无尊严的玩偶!
但可惜的是,世间的大部分沉迷于自然法则的人根本就无法理解这一显而易见却又超出惯性思维的事实。
不是生活成就艺术,而是艺术本身在悲悯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