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我的大学,我对它的评价是“不白费的“,有人可能会说这个形容词的阈值是非常低的,但我觉得,这个词的重点不在于什么是白费什么不是,而在于问心无愧的感觉。
在过去的四年里,拿过国家奖学金,参加过比赛拿过奖,有喜欢我的老师,也有很好的朋友,在自己的专业内做的还行,也在自己的专业外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在世俗之见里活得也还不错。但如果仅仅是这样,那我其实更偏向于,活得白费了。
更重要的是,在过去的四年里,终于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成年人。我曾在寂静无人的星空下哈着白气,曾和朋友一起笑的不顾形象,曾为各种成长阶段的磨练焦虑不安,也曾在被否定无助的夜晚崩溃大哭。而在去过20多个城市,读过很多书后我终于成为了能和朋友深夜里喝酒谈心,能自己一个人在图书馆角落里看书看到忘记吃饭,也能半小时做决策一个人背包奔赴另一个城市的清爽的理性的女孩。
这个女孩有城市街头刷滑板的自在浮躁,也有看向远方时平静如水的眼睛。我曾说,人类成长和机器升级很像,本质上都是调整各种参数、新增功能、修复bug,后来还补充的一句话叫:定期清理缓存。总的来说,我觉得成长是在不断修改各种阈值。
以上的东西,其实是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写的,但忘了什么原因没有放出去,再次看到的时候,现在我已经毕业了3个多月,成为社畜118天,距离给自己定的离职期限613天。有点可笑,21岁进入国内顶级互联网公司3个月,就计划要离职了。
重新打开简书的原因有二,第一是想要找到一个PlanB。
眼下的工作是PlanA,但为什么要做这个岗位?我是否擅长这个岗位?我并不知道,无可厚非的是,当时选择这份工作,有很大程度是在从众,选择一个门槛低收益较高的行业和岗位,碰巧我当时也足够努力,进入了还不错的公司。但当想到未来是不是一直要做这一行业的时候,我没想好。
新人培训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大哥,做插画师很多年,把兴趣发展成工作,成为行业里不可替代的。自认为我没有这个底气,我所做的事情我也不觉得能足够让我有这样的底气。反过来发问自己,什么样才能有底气呢,最后的结论是有个PlanB,为眼下的生活找好backup,能义无反顾的努力做PlanA,也不会担心PlanA出了问题,永远有抽身的底气。顺便说一下,爱情大概也是这样。
而我的PlanB,我所擅长的,就是写点东西。写文章谈不上,只能称为写点东西。
第二,是想找到一个让自己能够安心的地方。开始工作三个月,愈发觉得无路可退无处可逃无人诉说,可诉说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而把这些东西写下来表达自己,是我擅长的能让我排解内心的一个办法,也是会对自己有所提升的一个办法。
但,坚持很难,以前写东西是为了赚钱,几乎没有为自己而写过,这次为了自己。
坚持一个月,最少20篇。
2019年11月7日 天很冷 今天有点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