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你懂得心理学上的“凡勃伦效应”,也许你会更好地放手

当你懂得心理学上的“凡勃伦效应”,也许你会更好地放手

作者: 一个惊鸿 | 来源:发表于2021-03-01 17:21 被阅读0次

既然相遇就是缘,如果你有什么情感问题无人诉说,就和北安聊聊吧。

点击右上方“关注”按钮,让我陪你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文/南城念北安

01

陈奕迅在《红玫瑰》里面这样唱到:“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在感情中,如果你付出的越多,就越是得不到。

如果我们想要的感情,都能够得到,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痴男怨女了。

菲菲就是这样的一个傻姑娘。

自从她对一个男孩子一见钟情之后,就开始了疯狂追求模式。

有人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

但是对于不爱你的人,隔的不是一层纱,而是整个铁丝网。

主动示好,每天早晚安不断,在网上收集一些笑话讲给对方听。

每逢节日和男孩子的生日,她都会用心地准备礼物,给对方惊喜。

菲菲也会故意冻感冒,让自己博取对方的关心。

男孩子只是礼貌性地回复了她一句,要多喝热水,其他什么都没有做。

02

菲菲不管什么招都用上了,就差死缠烂打了。

可是男孩子还是不为所动,用菲菲的话来讲就是根本撩不动。

但是菲菲越挫越勇,一直都没有放弃对自己喜欢的男生的追求。

还是会一直主动找对方聊天。

对方还是一副不冷不热的模样,没有太过于冷漠的拒绝,更没有主动地迎合对方。

直到对方找到了自己的女朋友。

菲菲这才死了心。

“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可还是得不到?你说我哪里不好。为什么么他就是不喜欢我?”

亲爱的傻姑娘,在一段感情中,并不是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对方不喜欢你就是不喜欢你,这和你优不优秀一点关系都没有。

就算你很优秀,对方不喜欢你还是不喜欢你。

就算你一无是处,喜欢你的人还是会对你死心塌地。

03

辛夷坞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说:“在爱情中,付出的心血和收获的幸福从来都不成正比,越想去爱的人越是得不到爱.......”

感情不是考试,你付出多大的努力就会得到多大的回报。

而感情往往是相反。

就算你付出的再多,也还是得不到。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叫做“凡勃伦效应”。

简而言之,这种效应即使你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

越是不好接触的东西越觉得有魅力。

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想知道。

而这种效应,经常被人用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上。

04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饥饿营销”这个词语。

举个例子:

有些商家会利用“饥饿营销”来吸引顾客的购买力。

有些东西进行打折,价格变得非常便宜,但是却往往无人问津,更不要谈有人花钱去购买了。

而些商品反其道而行之。

把一件商品定价很高。

反而就会吸引很多顾客的青睐和购买。

这也就是利用顾客的购买心理,从而促成成交。

因为这件商品在一定的程度上让你的身份提升了另外的层面。

05

凡勃伦效应不仅仅是用于社会生活中。

也经常被人用在感情之中。

在感情中可以这样理解为你在一段感情中所付出的感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在一段感情中,你对伴侣百般讨好,付出你的一切,反而对方不会珍惜。

当你不再付出了,不再深爱了,而是变得独立,做自己。

对方反而会追着你走,反过来对你好。

这就是凡勃伦效应在感情中的体现。

《简爱》中写道: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的相依相息。

因为过强的对手让人疲惫,太弱的对手令人厌倦。

而菲菲和对方的感情力量悬殊过大,导致两人永远都不能势均力敌。

06

在这个过程中,当我们没有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感情为什么会这么痛苦呢?

主要是因为我们把对方美好幻想化了。

也许对方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只是我们不能把对方想象得太好。

在得不到的时候,才会变得如此的痛苦。

爱人不能够爱得太满,七分爱人,剩下的三分用来爱自己。

就算没有人爱你,你也要好好地爱自己啊!

我执笔 陪你买醉

酒馆深夜不打烊

不管你是开心 还是不开心

我都陪你把酒话天明

来日方长

我只做你的肩膀

---END

今日讨论话题:

在你看来,你有过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吗?

快来和北安一起聊聊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你懂得心理学上的“凡勃伦效应”,也许你会更好地放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va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