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茱莉叶
图片来自网络7月半是家乡的传统鬼节,村里会连续祭祖7天。
每当祭祖开始,大人们就会忙碌着准备丰盛的饭菜、水果零食和纸钱蜡烛。而我就会叫上村里的伙伴们开始糊纸灯笼准备夜游活动。到了晚上点燃蜡烛,就挨家挨户约伴出门溜达。提着昏黄光亮的纸灯笼,趁着黑黢黢的夜幕,我们在村间小道、蜿蜒田埂以及各大祠堂间穿梭,绝然是一道亮丽的风采。
蛙声此起彼伏,田间的萤火虫一闪一闪,闻着烟火味十足的蜡烛纸钱烧着的味道,透过忽明忽暗的火堆,我们看到大人们在祠堂间忙碌着,摆放祭拜的食物酒水。当然少不了爆竹的伴奏,于是那些夜晚顿时变得生机勃勃起来,和七月半鬼节的氛围仿佛有些格格不入。
有时,还会碰到祭拜结束的人家,手里端着水果糕点回屋,看到我们,也会招呼我们吃些个零食。害羞的小伙伴会推拒,也有大胆的会忍不住诱惑抓着把新鲜大红枣、桔子和剥好的柚子瓣,这可是那时候稀罕的水果。
于是提着灯笼夜游的活动,也越发有趣,加入的伙伴们也越来越多,大人们会在旁边看着调笑我们,这让我们更富激情的投入其中。
这似乎更像在欢乐的过节。其实,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的习俗已经渐渐褪去原有的涵义,仅仅作为一个仪式在延续着。
小学,初中,高中,经久常年的一直在持续,我竟也乐此不疲地坚持着。长大了,小伙伴们也逐渐各奔东西,分散于不同地城市。于是就这么飘散在回忆的烟火中,再也回不去了。
大学毕业时,整理了一大堆书籍回家。在我那间小房间里,我竟然从我床头柜旁的空隙里翻到了当时的纸灯笼。灯笼底部还有小半截红色的蜡烛,顶上一根橙色的毛线绑着,连着一根针织棒。不由暗暗自得,这粗糙却又精巧的设计,那时还真是自己仿照电视里的灯笼,揣摩做出来的。当然也有尝试过冰心先生的小桔灯,却终究不够实用而弃用。
感叹着岁月经年,美好纯真留不住,唯有用文字来惦念着那些微的回忆和甜美。从那以后,也再没有回家过过七月半的鬼节,也不知道现在新一代的小朋友们是否还有相似的乐趣。
如今千里之外的我,还在想望着,那些年,那些伙伴们,那些淳朴的大人们,那些夜晚的所有光与影。我的七月半鬼节,终究还是被谋杀在岁月的风中。
2017年7月24日
谨以此纪念那些回不去的美好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