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作者: 一个小曹 | 来源:发表于2017-11-15 18:28 被阅读0次

    没什么主题。

    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本以为没有什么能够扰乱自己的心境,毕竟在逻辑上无懈可击,可终归还是高估了自己。

    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同,每个人也都无法猜测别人的需求,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倾向于无法理解其他人。

    客观事实本就如此,为何还要为之烦心呢。

    人性本贪,我们总是奢求着哪怕明知得不到的东西。

    所以,才会明知道你不应该被理解,可还是会因为你不被理解而难过。

    人是社交动物,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人需要社交”。而是,人需要从社交中获取对自身价值的认同。价值认同,是任何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公益也好,乐于助人也罢,说白了都是在这个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价值,也就是“满足了自己一项很重要的需求。”

    在这个世界里的每一个独立个体,无一不是为了自己而活。只是对于有些个体来说,满足别人的某项需求的所能满足自己的程度,甚于自己的生命。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舍身救人的英雄了。

    而对于那些杀人犯,除了精神疾病患者外,之所以做出“杀人”的行为,无非是“杀人”这个事件能够满足他的,不管是报仇、谋财还是纯粹的快感,这些东西在他心里的权重,大于“偿命”二字。

    生死都看破了,还有什么看不穿的呢。

    我想,那些被处以死刑的杀人犯和舍己救人的英雄们,不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而只是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层面上,都差不多吧,至少他们都满足了一项甚于自己生命的需求。

    这个世界最开始制定法律、和最开始标榜道德的人,一定都是看到了这一点的,不然这个世界可要乱套了。

    每个人在他从诞生到认识到自己需求的这段时间里,一定会经历许多许多,他经历的世间万物,也就决定了他的需求会是什么。

    皇帝们为了自己的王国能够欣欣向荣,士大夫们为了传播自己的信仰,政客们为了自己的地位...总之由于有影响力的这个阶层需要满足他们的需求,都需要他们的子民在成年之后拥有一个有利于他们的价值观——也可以说是需求观,于是就产生了教育。

    到了现如今,不管是学校教育,抑或是家庭教育,他们的最直接的目的,无非是满足学校、老师和家庭、家人的需求。而他们的需求,无非是将学生、子女培养成一个他们所希望类型的人。

    然而,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所有人都倾向于认为,学校和家庭所认为的“学生的需求”即是真正的“学生的需求”,其实他们所想的只是他们自身需求在孩子身上的投影。

    不过呢,话说回来,这样也没有错,因为学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需求观,通过学校和家长所认为的教育,毕竟也经过了几百上千年的改进和发展了。也许它不会让学生感到多合理,但教育后的结果,一定是有利于学生在当时这个时间点的社会的发展和生存的,而学生的需求观,也同样会被潜移默化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所影响。

    一个人的需求观一旦形成,便很难再受到外界的干扰。当这个时候人就进入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阶段。他所碰到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事件,都可以在处理前进行一个判断,“它对我的需求产生影响吗”,如果不产生,或是影响轻微,就可以毫无犹豫地抛在一旁;如果产生,将对哪一项需求产生影响?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到了这个时候,问题才称之为问题,问题才需要解决。

    在这样的情况下,绝大多数问题能够同样通过对自身需求影响的判断来确定解决方案,而这个判断能力,取决于你接触过的领域,取决于你的教育,取决于你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也就是区分人与人之间差距一个重要度量标准了。

    在之前说过需求公理。人倾向于考虑自己的需求,而忽略,或是难以察觉到别人的需求。矛盾也就会在此产生。

    如果舍身救人的英雄,救了人之后,弥留之际,那人在他耳边告诉他“兄弟你脑残吗,我又不需要你救”,估计他也会死不瞑目吧。

    当把别人的需求放在一个相当高的位置时,如果“别人的需求”和你所想的不一样,就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发生矛盾,会让你怀疑自我,怀疑人生,一如那些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家长和老师们。

    不过呢,“思考这些问题”本身就对问题解决没有什么帮助,并且还会影响心情,倒不如不想了。

    最后把话说回来,喝酒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图 知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yh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