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李笑来老师有提及一个十分有趣的案例,一般情况下幼儿园里玩具比较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当作朋友。然而当问及这个孩子,你的“真正的朋友“有谁时,这位最受欢迎的小朋友提及了2个人,一个是他认为的最漂亮的女孩,一个是从来不抢他玩具,而是和他进行交换的男孩。
我们会发现,哪怕还是一个孩子,都喜欢,重视甚至偏爱公平交换。
所以,日常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情况下的”友谊“都是一种“等价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就像小时候要好的玩伴,随着人生的不同际遇,会各自拥有自己的小圈子而不动声色的渐行渐远。
并不是我们不愿意珍视那份友谊,只是因为彼此之间的受教育程度,生活重心,关注点,日常追求,甚至价值观都在慢慢呈现出差异。
我之所以和你渐行渐远,是因为我在谈未来规划时,你在批判命运的不公顺便泼上一瓢冷水;我在分享近期日常期望你变的更好时,你在为今日的躲懒找借口,却高呼明天叫上我;我对未来充满期待在一点点努力前行时,你在咒骂生活的一地鸡毛,仿佛全世界都与你为敌。
慢慢地,我们的沟通越来越索然无味,我们依然怀念曾经同质性的校园时光,却再也回不到最初的模样。
有的时候并不是我们缺少那一份聆听的耐心和助人的品性,而是对自己的事情都没有全然井然有序的安排好,还需要被动接收未曾涉足的负能量。
无形之中,我们会发现与这些人沟通的成本太高,每一次的沟通都在消耗曾经的情感账户。
只是一味扮演“索取者”的角色,到最后极有可能导致交换落空,使自己的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陷入恶性循环。
只有专心打造自己,通过不断地积累,学习,成长为一个更有价值的人,你才可能链接到更多同频的人,也才更有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更强大的能力去帮助你想帮助之人。
这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世界,我们确实需要协作去实现更高效的共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轻易向他人寻求帮助是可取的。
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所以,当我们进入一个团体,我们常常需要反思,我能为这个团体带来什么,创造什么价值。
只有达到动态的“等价交换”,关系才能持久。
为什么走着走着就散了,因为一方没有了资源,而另一方等着等着也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