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面对社区防疫人员,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机场却被封禁隔离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被封控时间久了,记不清哪天被封控,也不知道哪天解封,有点儿魔怔了。
原文应该是:“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到句子里的意思正适合表达当下的心境,遥远而寂寥。今天读了16页,有人说一天读完这本书,实在太佩服了,不喜欢他怎么能读这么快,记得读第一遍的时候,读了好久,读得很慢。读了后面的名字忘记前面的他是谁了,不是死了吗,第几代人……到最后都是乱的。
作家们怎么说的
据传中国当代作家很多人喜欢马尔克斯,比如余华、陈忠实、莫言、苏童等。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有不少评论把莫言和魔幻现实主义比较。
谈到马尔克斯的著作《百年孤独》时,莫言曾说过:“1984年我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时非常惊讶,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他说:“它启发我向自己的民间寻根溯源,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开外国文学的影响。我的中篇小说《球状闪电》《金发婴儿》都有模仿魔幻现实主义的痕迹。”
作家苏童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我们这些作家,一开始的时候多少都受到马尔克斯等这些拉美作家影响,在我身上影响最明显的就是《1934年的逃亡》,后来,我以及其他作家都刻意地希望摆脱它。”
对于马尔克斯,苏童的评价是,“他具有最完美、最瑰丽想象力的大脑。现在这个大脑不在了。”
做好标记自言自语
好了,这是大作家们的看法,作为普通文学爱好者呢,也有很多人喜欢读这本书。能读完就读完,喜欢就喜欢了。读不完,不喜欢也没所谓。
多年以前,当我看到高度相似的名字,一代又一代人,杂乱的关系,冰块、香蕉和炼金,我也看不进去。
多年以后,这个我记清楚了,实在新冠元年,也就是2020年疫情在家读的第一遍,读完放那里很久了,感觉有一肚子话要说,可是一个字也没写,不知道怎么写。
小说没有具体第一二三章的标记,不过每完结一部分,就另起一页。所以读起来写一写还不算费力,就当作语文阅读理解似的。
你可能会说,你这么写有意思么?可是凡事想清楚了再做就有意思了么,也不一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意思,何况我是真没事儿做了,你就当我是百无聊赖打发时间吧。
第一章来了
马龙多是个20户人家的村落,村里很多事物没有名字。吉普赛人自称梅尔基亚德斯会炼金子。
布恩迪亚家族第一代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登场了。他又天马行空的想象,超越魔法和奇迹。
当时的马孔多是一处乐土,没人超过三十岁,也没人死去。后来布恩迪亚发现马孔多处于一个半岛上,很是懊恼,说马孔多周围全是水。他想搬走,遭到了妻子乌尔苏拉的反对。
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14岁,小儿子奥雷里亚诺6岁的时候,布恩迪亚带着他俩去看吉普赛人的的冰块。
大儿子体格健壮,缺乏想象力,他不敢摸。小儿子沉默寡言,性格孤僻,魔道冰块的时候,他说:“它在烧。”布恩迪亚则郑重地说:“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
一些句子
木板因钉子绝望挣扎、螺丝奋力挣脱而吱嘎作响。
万物皆有灵,只需唤起它们的灵性。
科学消除了距离,人们不出家门就能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
他智慧无边又神秘莫测,但还是有些凡人的一面,未能摆脱日常生活中琐碎问题的烦扰。
整艘仿佛占据着一个独立的空间,属于孤独和遗忘的空间,远离时光的侵蚀,避开飞鸟的侵蚀。
不要紧,重要的是别迷失方向。
只要没有死人埋在地下,你就不属于这个地方。
马孔多的居民在自己村子的街道间迷失了方向,置身于喧嚷的集市中不知所措。
1982年马尔克斯领取诺奖今天读的是第一章1~16页,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下图中标记绿色。
人物关系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