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第三天,今天要继续跟着作者学习爱的意义。
依赖性
依赖性,这是我们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人格,我们自身也总是会有,只是没想到这种依赖当变得过分时就成了病。作者这样说:因过份依赖而引起的心理失调,心理学家称之为“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这是最常见的心理失调症状。
这种依赖性在生活中常常见到,孩子依赖父母,女人依赖男人,许多人将这种依赖感称为爱,尽管之前我从没想过这是否是疾病,但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不完整的人格,当然小孩子除外,一个成熟人格应该是具有独立性的,当越多的依赖于别人就越证明这个人的人格不完整和不成熟。更有甚者认为这种依赖是一种爱,爱永远是在一种平等的条件下才会产生的,过分依赖已经违背了这个道理。
精神贯注
解释为关注更好理解,当我们真的开始关注一个人的时候,这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爱,因为爱是需要将自身的界限打破,与对方形成交融的状态,所以如果没有关注,何谈以有爱。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与指挥官,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进行理性的判断,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认真思考和周密计划,甚至是做出令人痛苦的决定。
关注,投入,当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个人上面,那种投入换来的不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人生中最最珍贵的财富,也是爱给予我们的一生值得珍藏的收获。
自我牺牲
有些人喜欢认为在爱中的自我牺牲就是真正的爱,可是这恰恰隐藏了爱的本质。很多时候 ,我们自称为别人着想、可能只是为了逃避责任、满足自己的愿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个人的意愿,核心动机是满足自我的需求;不管为别人做什么事,真正的原因都是为了自己。这么说,估计那些人会觉得非常的残忍,可是冷静下来,不正是这样吗,我们常常是靠这种所谓的自我牺牲来换取很多心理上的需求,这不是爱,这是在满足个人的价值取向。
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追求的是自我完善。真爱的目的永远都是促进心智 的成熟,出于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好吧,这是作者又在点题了,可是我还是不甚理解,或是觉得牵强】
爱,不是感觉
真正的爱,需要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要使爱的对象得到成长,就必须付出足够多的努力,不然爱的愿望就会落空。
真正的爱是自主的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
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疗身心的重大决定
爱是行动,不是空想
关注的艺术
拓展自我界限和实现自我完善是爱的目的。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下面引用作者对6岁孩子倾听的理由,值得思考:
首先,愿意这样做,证明你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就像尊重一流的演说家那样。
其次,孩子感受到的尊重越多,他们有价值的表达就越多。
第三,对孩子倾听得越多,就越是能够意识到,在无数的停顿、重复、结巴乃至唠叨当中,孩子的确能说出有价值的东西。
第四,对孩子了解得越多,就越是愿意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
失落的风险
勇气,并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时能够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示知的未来。在某种意义上,心智的成熟(也即爱的实质)需要勇气,也需要冒险。
如上作者所说,当我们有了勇气去冒险,就要承担失落的风险。因为曾经拥有,才会有失落的风险,因为真正的去投入了,全神贯注了,爱了,在乎了,才会真正的失落。所以每一次失落都是存在的意义。
独立的风险
人生是一场冒险。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我们一生要经历数以千计乃至百万计的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成长,也就是走出童年的朦胧和混沌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与清醒。而这种冒险就是成长伴随而来的独立,这种独立不仅仅是生活中的独立,更是心智的独立,独立的生活,独立的决定,独立的选择。
这种独立带来了风险,挑战着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安全感,而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恰恰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爱的旅程,仍在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