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剧院门口的台阶上吃烧烤,看着剧院门前的夜市,不️禁一阵唏嘘。
由于某些大家都知道的,简书审核不通过的原因,新疆曾关闭了“夜市”这样一种大型夜间商业美食社交活动,虽然前几年宣布重新开放,但又遇到了疫情,所以至今新疆的夜市还是不成规模,夜市上经营项目种类单调,基本就是各种旅游商业小吃。
由于某些不过审的原因,新疆的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其实是加速度的马太效应,发达的城市越来越发达,落后的城市越来越落后,再加上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人才和消费者涌向大城市,加速城市发展进程,激发城市发展需求,然后又有新的人才和消费者前来填满这些需求,成为正向循环。
落后的城市也是这套模式,不过是人才和消费者的流失,让城市发展缓慢,消费能力弱,钱流动不起来,人们消费欲望降低,然后钱更流动不起来,城市经济发展上不去,财务吃紧,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的质量下降,倒逼人口向外流动,形成负向循环。
这种情况还会让人们的意识趋向保守,不愿意冒险,更希望从事稳定职业,商业触角相对迟钝。
比如从去年开始兴起的地摊经济,后备箱经济,类似的小成本商业模式,直到最近才在新疆稍稍冒头。
当然有些事也不是抢到先机就一定好,比如段永平先生就提倡“后发制人”。
当一个新的商机,或者投资风口出现的时候,不要着急地扑上去,可以先观望一下,搞清楚这件事的运行机制,做好准备后再出手,务必做到一击即中,后发制人。
就像是风清扬创立的独孤九剑,虽然是在对方之后出剑,但出剑就是绝、杀。
回想一下,第一批开始地摊经济的年轻人,好像仅仅一年,就已被雨打风吹去,现在网络上也没有什么相关热度。
其实地摊经济一直存在,只不过前两年疫情高压之前,人们需要一个新的经济来源,一个新的事业发展方向,所以把一直默默存在的地摊,赋予新的价值,重新摆到人前。
地摊经济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只是一个过渡,是一个压力重大,前途又迷茫的时候,随手抓来的一根救命稻草,不让自己闲着。
毕竟人如果闲着,特别是在有压力的时候闲着的话,是会出大问题的。
可是这些年轻人不会一直摆摊,摆地摊或许会成为他们的一项副业。
但能够灵活变化思维,寻找出路是很好的。
怕就怕周围环境像一滩死水,自己只能耗在里面。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人们出生的地域不一样,出生时拥有的资源不一样,出生后遇到的事情不一样。
《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片就说过,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因为他们并没有你拥有的资源。
有些资源可以用金钱衡量,有些资源不可以。
还是用新疆举例,新疆是一个人文底蕴浅薄的城市,这种浅薄会体现在人们的思想里。
或许有人看到这里会开始骂我,但先别着急,听我讲几个例子。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新疆本土作家写的书,我看过一本,是一本散文集,作家是新疆土生土长的孩子,这本散文集初看前几章时让人感到惊艳。
作者写自己家的黑驴子,写门前的老榆树,写村里的人,写自己的那些无用但又浪漫的遐想。
那是一个西北汉子特有的扎实的浪漫。
没有人能否认他的文采,我是通过他的文字,才第一次感受到乡土文学的魅力,那是生长在厚实土地上的顽强的生命力。
电影《小森林》里,裕太跟市子说,自己离开小森,去往城市,却无法忍受城市里的人;他喜欢小森里的人,因为这里的人,都是先做事,再总结成话语,发表感慨,而不是像城里人那样,自己什么都没做,却指挥着别人跑来跑去。
看这位作者的书,你会感觉到,这个作者就是来自这片土地,他在这里耕种过,在这里思考过,他的思考,带着泥土特有的质朴和浪漫。
对,我反复用了两次“浪漫”,因为这个作者真的是一个浪漫的人,从他的审视世界的视角里,就能感受到他的那种文人特有的浪漫。
但这本书我没有看完。
因为整本书的内容,就像新疆的土地一样单薄。
后面的十几章内容,讲的还是他们家的牲口,他村子里的人。
他只能讲这些,他也当然要讲这些,因为他只有这些。
这本书第一次出版于1998年,前一年出版的书里还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沉默的大多数》。
当我把两本书对照着翻开时,我打开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如果说我在前一本书里看到是乡村里的牲口和村民,在后一本书里读到的则是知识分子的辩论,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电影与艺术与商业的权衡,电脑、尊严、对环境问题的思考、爱情与性……数不胜数。
《沉默的大多数》里许多文段我恨不得全文抄录,这本书也是从头到文翻了好几遍。
可当我意识到这两本书的作者生活在同一个年代的时候,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什么是所谓“资源”。
你能说新疆的本土作者不努力么?
他笔耕不辍,出版四本文集,一本书动辄几百万字。
还是说他没有文采?
一个能把农耕生活写成散文诗的人,怎能说没有文采?
还是说他思想深度不够、说他没天赋、说他……
说他什么呢?
只能说他没有遇见这些事,说他在他的土地上一辈子也遇不到这么多事,也就更不会由这些事引发那么多感想。
不只是他,很可能我们这一辈子也遇不到这么多事。
虽然我们在网络上见证历史,但就像桑恩对威尔说的:你可以了解世间万物,但追根溯源的唯一途径就是亲身尝试。
所以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去亲自试试,想去亲手抚摸那些伟大的建筑,想在美丽的画作在伫立,想去尝试一些困难但光荣的事情。
或许就像老祖宗说的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信息差,不论是西欧最古老的教堂还是古罗马的历史遗迹;不论是最新潮的艺术还是曾经蹲在镜头后高大上的导演,好像我们在一夕之间都能通过手机了解他们,点评他们。
评价的能力会给人一种莫名的虚荣。
好像“我评价你”就意味着“我优于你”。
但我们刷了那么多短视频、长视频、图文之后,我们又真的见到、摸到了什么呢?
也许“读万卷书”可以改成“刷万遍手机,行万里路”。
不要再赖在手机后面看世界了,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天空之下,可我们还是要努力的去看看不同的天空。
毕竟,你能拥有的只有这一辈子。
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