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对茶叶的冲泡饮用方式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每一个时代人们对茶叶的饮用方式各不相同,在宋代就曾盛行点茶法。
茶最初不是干叶,制茶最初也不是沸水泡饮。在不同的历史朝代,制茶有着不同的方法。
唐代主流煎茶,宋代主流点茶,自明代起,泡茶法才成为主流,并流传至今。
“唐煮宋点明清泡”是对历代制茶法的高度概括,不同的饮茶法分别鲜明地代表了中国唐代、宋代、以及明代的感情悸动。
在中国饮茶史上,曾出现过多种沏茶之法。
而多种饮茶方法的出现,又是与当时所制的茶类,以及人们的时尚有关。
煎茶、点茶和泡茶,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出现的沏茶之法。
点茶是古代沏茶法之一。如果说,唐代的煎茶重于技艺,那么宋代的点茶更重于意境。
点茶,也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
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自点、自品,
它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能唤来无穷的回味。
“点茶”茶礼从元朝起逐渐衰落,最后于明代消失。
郭丹英说,这一变化的关键是明太祖朱元璋体恤民力,认为制作团饼茶劳民伤财,下诏停止向宫廷进贡团饼茶而改贡散茶。
这是中国茶叶史的重大转折,之后中国人饮茶就以饮用散茶为主,至今人们抓一撮茶叶泡茶喝的习惯还要归功于朱元璋。
日本点茶过程
日本点茶的过程,其庄严的程度不亚于牧师主持一场小型宗教仪式。
在这个过程中,喝茶本身仿佛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喝茶的形式。
在沏茶之前,主人要擦拭所有茶具,擦拭之前,还要先进行绢巾的操演,
主人从腰里拿下白色的绢巾,仔细打量一番,折成三角形,再折小,
然后开始擦拭茶罐,擦完茶罐后擦茶勺,横擦一次,竖擦两次,再是擦清水罐,
最后擦茶碗,其程序是:先用热水清洗,然后用绢巾擦干,擦三圈半,最后将茶碗的正面转向自己一方。
茶道为日本人提供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禁止戴手表,也没有钟;
这里不许谈论金钱、女色、生意,不许说长道短,话题仅限于艺术自然。
日本的茶道,兴盛于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它的起源与发达几乎与日本的武士道同步。
这种“茶与刀”互补的现象,从一个角度深刻地揭示了茶道的文化内涵。
对于日日征战,生命朝不保夕的武士来说,
宁静的茶室是他们心灵的绿洲,在这里他们可以忘却战场的厮杀,生死的烦恼。
统治者看到茶道的神奇功能,武将出征时,经常在阵地前沿举行茶事,鼓舞士气。
武士们上阵厮杀之前,有一碗茶垫底,就能消除内心的紧张与狂乱。
用日本学者的话来说,日本人的性格就像台风,具有“忍从”与“发作”的双重性。
茶道为日本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安乐窝。
宋代点茶法的演变
中国的茶道在宋代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替代了前朝的煎茶法,成为了当时最时尚的喝茶方式。
宋代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当代的人们认为前朝的煎茶法满足不了他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品味,所以点茶法应运而生。
到了宋代,中国的茶文化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
其实,点茶就是把茶瓶里烧好的水注入茶盏中。
具体操作是: 在点茶时,先用瓶煎水,对候汤要求与唐代是一样的。
而后将研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
所谓调膏,就是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
接着就是一手点茶,通常用的是执壶往茶盏点水。
点水时,要有节制,落水点要准,不能破坏茶面。
与此同时,还要将另一只手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泡沫),称之为“运筅”或“击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水和击拂是同时进行的。
所以,严格说来,要创造出点茶的最佳效果:一要注意调膏,二要有节奏地注水,三是茶筅击拂得视情而有轻重缓急的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点出最佳效果的茶汤来。而这种高明的点茶能手,被称之为“三昧手” 。
北宋苏轼《送南屏谦师》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 来试点茶三昧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给客人献上一碗美味可口的茶,水温的调节非常重要。
为此,在点茶过程中,如何调整炭火也就变得很重要,
调炭时,有"三炭"之说,即底火,初炭(第一次添炭)、后炭(第二次亦即最后一次添炭)。
使用地炉点茶时,这三炭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具体做法是:首先清理好地炉内部并撒好湿灰后,将三根圆形短炭作为底火放进炉底。
应在准备工作结束后,将客人迎进茶室。
在开始第一次添炭时,底火炭身周围刚好披上一层薄薄的灰时添炭最佳,
若底火火势太弱,连地炉本身都未能烘暖,这会显得主人太冷淡,缺乏对客人的体贴之心。
反之,若底火火势太强,第一次添炭时,底火炭都要燃尽了,
这不但缺乏情趣,亦不利于恰到好处地调节水温,所以,底火的准备工作比添炭的做法要难。
尽管“点茶”茶礼衰落已经有700余年,但是宋人还是留下了与此相关的大量史料和书画作品。
“点茶”茶礼东渡日本,至今遗风不绝。
日本茶道有两大流派——“煎茶”和“抹茶”,前者是继承了明代以后中国人饮用散茶的习惯,
而后者就是继承了宋人“点茶”的传统,
因此,它们复原宋代点茶技艺后,也引起了日韩茶道界的极大关注,
因为这不但能增强中国人对中国古代茶文化的了解,也能理清日本茶道的源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