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作者: 诺拉的以后 | 来源:发表于2017-12-07 09:30 被阅读0次
    38

    送娃去上兴趣班。她随便套件衣服就出门,头发也不梳。蓬头垢面的节奏。

    我跟在后面没说话,心里一声叹息。

    走在楼梯上,发现她居然没有脱睡裤,而是把厚厚的睡裤硬塞在外裤里面,鼓鼓囊囊,惨不忍睹。

    我心里非常不赞成,但还是没说话。

    等到走到楼下,看到她两只鞋的带子都散着的时候,我顿时忍无可忍。

    我指指着她的鞋子。

    她早就知道自己鞋带没系,无所谓地说:等上了车再系吧。

    我顿时愤怒:我真不想和穿这样鞋子的人一起走路!

    她不高兴,放慢自己的脚步,和我拉开距离。

    我转身纠正自己:我很想和你走在一起,但是我不喜欢和你的鞋子一起走。

    她不说话。

    十五分钟后她下车去上兴趣班,我在车里看她走进学校大门,两只鞋子的鞋带一只也没系。我厌恶地想:她真让人绝望,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形象!我真的没办法接受她!继而是沮丧:我的孩子怎么这样!然后是焦虑:这可怎么办是好!再然后是自责:这样糟糕的表现是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的,我真是太失败了。

    负面情绪蜂拥而至。我知道,这样的情绪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但凡开口,必定有害无益。

    我一言不发,默默发动汽车开走了。

    一边开车,一边想。

    头脑渐渐清晰。

    德雷克斯说,要消除批评。他用了“消除”一词。就是说,一句批评也不要,让批评在生活中消失。

    批评指责没有效果吗?不是。而且可能效果立竿见影。但是这样的效果是短暂的。孩子系上鞋带的目的如果是为了避免批评,这意味着没有批评的时候她便不必管自己的鞋带。

    批评指责,就是用外在的压力控制孩子的行为,这样的教养方式把家长变成疲于奔命的消防员,需要时时处处保持警惕,随时待命,不停的重复着自己的工作,但是永远担心,因为永远不能保证下次同样的事情不会发生。真正的改变和进步,必然是在心里发生的。批评指责阻碍它发生。

    批评指责不是一个选项。那我怎么做?

    我尝试和她共情。跟她共情的时候,我常常会发现自己和她惊人的相似,这次竟也不例外。

    想起我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也是这样不注意形象来着。同学提醒我鞋带散了,我在涛涛人流里一边走路一边若无其事的说:我知道。并继续走路。我当时觉得自己挺酷的,特立独行。现在她也是十几岁的年纪了。

    我想起现在自己也常常不修边幅的出门。

    最近每天早上都穿着睡衣送她上学。

    孩子像镜子,我照出了我自己。

    原来我也是不在乎形象的人。

    原来我就是因。

    也许我可以从注意自己的仪表开始。早起一点,把自己收拾干净再出门送她上学。我还可以做家务及时一点,把衣服及时放进她的衣橱,并帮她整理衣橱,让她找衣服更容易。

    生活习惯的改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可以花时间训练她也训练自己,可以和她一起小步前进,可以抓住一切机会在她做好的方面鼓励她,可以表达我对她真心的喜欢。

    同时,我要意识到,形象是她自己的形象,她为她的形象负责,也有权决定自己的形象。在没有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她既没有衣不遮体也没有臭气熏天,也许我并没有必要过多干涉她。我的意思是,我当然可以过问,可以引导,但是我没权利声讨,控制。

    当没有人代替她担心,她的责任感才有机会生长。当她被充分尊重,她的自尊心就有空间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改变,才真正有意义。

    “我们必须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气,同时,我们也允许自己的孩子不完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和成长。如果我们不过多关注错误,而是将孩子的关注引向正面,孩子们就能保持勇气,而这份勇气能够让学习变得更容易。”

    人的焦虑,常常因为无计可施。有了方向,有了选择,去做就好了,行动是治愈焦虑的良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ko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