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阿南:
见字如面。
阿南,谈谈“三秋”的来历吧。
阿南,我一直以三秋自称,既不是外号也不是笔名,其实粗略算来是我给自己取的字,一点蹩脚读书人的小心思吧。
阿南,我幼时学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些意境自然都是极好的,但我心头最爱的还是那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初时只是背诵,而阅历增长之后再读便难以忘怀了。
学识稍涨,听说古时读书人除了名还有个字,临时起意,觉得我应该也有一个,但只定下一个“秋”字,就搁置了许久。
高中学到王勃所作《滕王阁序》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秋水二字心生喜爱,而通读多遍之后对“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一句更是倾心。
由此定下了“三秋”二字。哈哈,可能当初一念之差,现今熟悉的“项三秋”就要变成“项秋水”了。
当初以三秋自称其实有点别扭,有人问我,就谎称是英语“thank you”的谐音,害怕人家说我瞎显摆。
许多人都以为出自“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其实我也是后知后觉才发现的,但是解释起来有点麻烦,而且意境也很好,就不曾解释。
后来与“三”更是有无数的缘分,就不细谈了,多令人伤心。
阿南,这点琐事没什么大意义,谈谈你的来历吧。
阿南,其实吧,你是我杜撰出来的,或者说每个看到信的人都是阿南,我觉得生活太难了,偶尔想聊聊我心里的琐碎絮叨又烦心的小事,南难谐音嘛,你就叫阿南了。
阿南,对不起了,今天没谈什么开心的事,给你写信算是我自言自语吧,也是与自己的和解。
“Gubba nub nub doo rahkah”
阿南,就此别过,牵挂就写信,祝好!
三秋顿首
2020.6.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