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教学论文(17)说话的技巧

教学论文(17)说话的技巧

作者: 青枫飞燕 | 来源:发表于2020-06-15 11:59 被阅读0次

    昔者郑武公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韩非子《说难》)

     郑武公想攻打胡人,但是他不说。关其思看出了郑武公的想法,于是就直言不讳,毫无顾忌的说出来。结果却被郑武公杀死。

    关其思是聪明的又是糊涂的,聪明在于他分析了两国形势,看到了国家利益的趋势,知道郑武公攻打胡人是必然的。糊涂在于他没能看懂郑武公的虚伪狡诈,没有警惕郑武公的险恶用心。郑武公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君,让胡人相信郑国是自己的兄弟,从而放松警惕。此举是郑武公攻打胡人的障眼法。

    关其思洞若光火,明察秋毫,能够分析出客观形势,在朝堂之上,不做掩饰,冲口而出,以至被当作了一场阴谋的工具,充当了君王连环计上的一个棋子,丢了性命,可惜可叹。

    智子疑邻说的也是这样的事情。宋人面对儿子和邻居同样的分析,却认为儿子聪明,邻居可疑。邻居在进言时,根本就没有得到宋人心理上的接受。没有得到对方的信任,便一股脑的将知道的事情全盘端出,事情成功,对方不会记得你的功劳,事情失败,你便是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就是因为亲疏远近不同而态度迥异。交浅不可言深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身份不同,位置不同,受到的待遇就会不同。

    “此二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知道事实不难,当说还是不当说,在什么时候说,是否说到对方心坎上,换言之,就是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让对方说实话,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话,最终与对方达成一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说话不是自说自话,而是要跟人交流沟通。因此,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对于特定对象的进说,更要小心谨慎。摸清底子,找对法子,弄懂路子,说到心坎子才是关键。

    当然,历史上会说话的人有很多。比如烛之武。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面对强大的兵力,烛之武只身一人面对秦伯,陈述利害,最终瓦解了秦晋联盟,让秦师退了兵。烛之武之所以成功,就在于烛之武抓住了秦王想得利的心理,把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他是为郑国利益去见秦伯的,但是他不慌不忙,毫无祈求之意,相反,他站在秦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存郑对秦国的利弊。亡郑,会因为增加邻国势力,而削弱秦国力量,对秦不利。而存郑,郑国会成为秦的东道主,为秦提供方便,对秦有益无害。一利一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推心置腹,头头是道,不由秦伯不动心。

    接着,烛之武又利用秦晋矛盾来离间双方。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会进一步侵犯秦国,秦国不会得利,相反会被动挨打。这话戳中了秦伯的痛处,使他下定决心,改变主意,退兵助郑。

    当初,秦国之所以出兵,一是和晋国联盟,二是想从中得到好处,扩展自己的势力。当他明白亡郑对自己毫无好处反而有害的时候,他必然不会贸然出兵。烛之武正是抓住了秦伯贪利的心理达到目的的。他说的委婉曲折但又面面俱到,层层紧逼但又句句在理,站在秦国立场上但又处处维护郑国利益。不卑不亢,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

    另一个会说话的是触龙。秦国在赵国新旧交替,国内动荡不安时,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无奈之下,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国提出要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发兵,赵太后很生气,谁都劝不了。还说“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面对太后和大臣们争执不下的尴尬场面,触龙出面了。

    他善于察言观色,避其锋芒,面对怒气冲冲的太后,他不提长安君之事,只是拉家常,问饮食,关心太后身体,缓和气氛,一下子拉近了与太后的心理距离。随后,又迎合太后的心理需求,为其幼子申请职务,表现出对幼子的怜爱,这又使他成为太后的同盟和知音,达到心灵上的契合。“怜爱幼子”,是赵太后拒绝长安君质齐的根本原因。触龙很好的抓住这个关键点,投其所好,循循善诱,终于使太后改变了主意。

    进说者要懂得察言观色,懂得进说对象的心理,只有懂得他的所想所思,懂得他的真实意图,才能说到他的心坎里。韩非子认为,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意思是给君王进说是有风险的。进说的困难,不在于才智够不够,口才够不够,也不在于能否毫无顾忌,畅所欲言,而在于是否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大凡进说的要领,在于懂得粉饰对方自夸之事而掩盖他自耻之事。

    比如,君王有私人的急事,不便启齿,你就可以说此事合乎礼仪,鼓励他大胆去做;君王有卑下的念头,你就可以粉饰为美好的事情,君王有过高的企求而达不到,你就可以列举此事的弊端,称赞他不去做。这样得到君王亲近不疑,才能畅所欲言,达到进说的目的。

    否则,他慕高名,你说厚利,就显得你节操低下,俗气难耐;他求厚利,你说高名,就显得你毫无心机,不切实际。他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既重名又爱利,你若看不清对方真实意图,必然会轻者被疑,重者被诛。关其思便是这样的下场。可见,进说需要技巧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论文(17)说话的技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uc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