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被暴雨袭击,多家企业驰援河南,其中阿里腾讯捐款金额也被大家调侃,大有你捐的多,我要比你捐的更多的气势。上周有消息称相爱相杀的两大巨头阿里腾讯可能相互开放生态系统,双方都在制定放松限制计划。阿里的初步举措可能包括将腾讯的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和天猫,而腾讯可能将允许阿里的电商信息在微信上分享。目前,腾讯和阿里尚未对此事进行回应。
阿里巴巴、腾讯的市值体量都超过3万亿,两家在各领域的不断投资几乎将中国互联网划分成了阿里系、腾讯系,能同时拿到两家投资的并不多(小红书、滴滴)。而腾讯和阿里这两大阵营也曾发生多次相互屏蔽对抗竞争。
两家明里暗里较量竞争了这么多年为何此时选择握手言和?
7 月 8 日监管部门对互联网行业 22 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开出罚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其中涉及阿里巴巴 6 起,罚款额达 300 万元,涉及腾讯 5 起,罚款额达 250 万元。
今年 4 月 10 日,国家市监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实施 " 二选一 " 垄断行为作出 182.28 亿元行政处罚。
两家巨头的合作应该也是配合国家反垄断政策。
阿里巴巴依靠最初的淘宝,逐步扩展支付、物流、金融、云计算等行业,通过一系列的收购与投资,在电子商务市场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腾讯主要依靠 QQ 起家,后因内部竞争诞生出微信,而后又推出微信支付,然后又发展到游戏、影音娱乐等行业,自带10亿的庞大用户流量,让其在社交和娱乐领域有绝对的话语权。
和马云有一个“社交梦”一样,马化腾也同样有一个“电商梦”。除了在彼此的“大本营”领域不断试探屡战屡败外,阿里巴巴和腾讯在支付领域也是用尽全力,几乎垄断了整个支付市场。
据《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数据发布报告》,2020年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依然保持市场份额比较集中的情况,第一梯队的支付宝、财付通(含微信支付)分别占据了55.4%和38.8%的市场份额,两家公司的份额高达94%。
同时,在外卖领域,阿里收购了饿了么,腾讯则重金入股美团;在文娱领域,腾讯有腾讯视频、QQ音乐,阿里巴巴则收购了优酷、虾米音乐等;在战投上双方亦不分上下,据粗略统计,全球586家独角兽公司,腾讯投了52家,阿里系投资了44家。
在商业战争中,不一定是“强强联手”,两家能握手言和,都有各自的目的,腾讯想要淘系产品的的微信支付功能,而阿里想要的显然就是腾讯天然的流量池。
若是两家握手言和对谁更有利?
我个人认为对腾讯更有利。
首先,若淘系电商开通微信支付,将会威胁到阿里在支付领域的优势地位。
其次,微信小程序淘系电商开放。微信小程序无非就是其他APP的简易版本,目的是方便客户,但在微信小程序就可以使用APP上的大多数功能,这样尽管可以获取一部分腾讯的流量,增加销售额,但是很难将流量转换到第三方平台APP。因为微信平台拥有大量的中老年用户,以往购买淘系商品只能使用支付宝,注册及绑卡流程繁杂,若淘系店铺入驻微信小程序,可能收获一部分中老年客户,但是将这部分客户转换到第三方平台APP不太可能。
再加上一点,若是在微信小程序上就能购买淘系商品,对于某些人群来说还有下载或保留淘系APP的必要吗?相反倒是给腾讯的电商系统添砖加瓦。
若是淘系电商真的可以高效利用微信平台的流量,它也是一个后来者。同为电商平台的京东和拼多多在微信平台浸淫多年,熟悉平台规则和用户习惯,到现在也有属于自己的客户群,京东主打电器行业,而拼多多主打各类小商品,阿里系入驻想要占据市场份额就必须要增加成本投入,当然与此同时也会对拼多多、京东造成威胁。
还有就是关于在微信转发分享淘宝链接,以往在转发到微信的淘宝链接只是一堆乱码,若是微信能支持淘宝链接的分享,依靠微信用户的庞大基数,若能成功导流,无疑可以让阿里打破“流量焦虑”困境,获得更多流量支持。但随之而来的一个商家流量推广费,广告费可能转移到微信平台,分散淘宝的货币转换率。
对消费者来说,确实能享受到一定程度的便利,以后从微信、QQ或许可以直接跳转到淘宝、天猫,且淘口令也不会再被屏蔽。但对淘宝系平台的注册卖家,要面对中国最强大的两个互联网联合起来的超级平台,竞争压力加大。
不论互相开放生态系统更利好谁,或许这之间不是等价交换,但是最后都是双赢的局面,合作消息一出阿里腾讯的股价就有所上涨,毕竟股市对市场的有着灵敏的反映。
尽管相互开放生态系统或许是因为国家反垄断政策,但如果两家只是“抱团取暖”,而仍然排除其他新者入局,以破除单一垄断的形式制造更彻底的联合垄断,那限制竞争的效果实际上没有什么改变。
对于腾讯和阿里巴巴而言,两大巨头在主营业务上没有特别大的冲突,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处于天花板地位,开放区域也仅限在电商以及支付,腾讯的游戏行业以及阿里的阿里云计算对方都是无法涉及的,相互合作就像是一起把蛋糕做大。
同时,阿里和腾讯的合作释放了一个信号,随着反垄断的深入,中国互联网或将迎来百花齐放的那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