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比起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死去更难。

比起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死去更难。

作者: 顾三三 | 来源:发表于2017-03-21 07:41 被阅读0次

    文 / 顾三三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简信。

    这两天,著名作家琼瑶在网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用以交代后事,被人们称为是一封“笑看死亡书”。

    已经79岁的琼瑶称这封信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封信”,在信中她说:我已经79岁,这漫长的人生,我没有因为战乱、贫穷、意外、天灾人祸、病痛……种种原因而先走一步。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是上苍给我的恩宠。

    随后,她在信中给出了自己的儿子儿媳以下叮嘱:

    不论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

    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不论什么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乐,我不要那样活着!

    不论什么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着,意义重大!

    这封写给儿子儿媳的公开信,让网友看到了对待死亡豁达通透的琼瑶。她在信中说:人生最无奈的事,是不能选择生,也不能选择死!好多习俗和老不可破的生死观年锁住了我们,时代在不停的进步,是开始改变观念的时候了!她认为对于失能老人政府贯彻“尊严死”或立法“安乐死”的政策才是更人道的做法,而不是让老人插着满身的管子,承受着生命最后的痛苦。

    真的很佩服琼瑶阿姨这种通透的生死观。

    尊严死?人可以自愿选择死亡么?

    所谓尊严死,就是指在治疗无望的情况下,放弃人工维持生命的手段,让患者自然有尊严地离开人世,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

    去年, 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了一部关于安乐死的纪录片:《如何死亡:西蒙的选择 》( How todie:Simon’s Choice), 在英国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播出当晚就有超过120万人观看,很多观众表示深受震撼,再一次让尊严死成为热议的问题。

    在这部纪录片中57岁的主人公西蒙·宾纳(Simon Binner)在2015年1月被诊断出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后,选择以安乐死(Assisted dying)的方式结束生命。

    西蒙说,“在知道诊断结果前,我过得非常美满。”他毕业于剑桥大学,有温暖的家庭,挚爱的妻女,事业成功,是个风趣幽默充满活力的人,是好友中的领袖人物,是“派对的灵魂”。

    而运动神经元疾病会令人失去语言能力,进而逐步瘫痪,最后呼吸衰竭而死,这样的结果对西蒙而言是不可接受的。他曾和病魔战斗了10个月,但最终还是选择有尊严的死去。

    然而安乐死至今在世界范围内一直都存在着争议。支持者认为,当到了身体状况不可能好转、病痛变得无法忍受、生命质量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安乐死提供了一条平和而有尊严的出路。西蒙之所以坚持选择安乐死,正是因为他无法忍受健康状况的恶化带来的羞辱、无助,无法接受病痛夺去他的男子气概。

    更多的人认为人应当有决定自己死亡的权利,有尊严死去的权利。

    可是,我们真的可以自愿选择死亡吗?我们有选择自己死亡方式的权利吗?

    尊严的死去怎么就这么难?

    即便是在观念较为发达的西方社会,对待尊严死都是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它既牵扯到违背人伦,又涉及触犯法律。

    而在我们的东方社会,似乎尊严死更难。

    教条的长寿观

    1999年,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病重入院。一番抢救后,终于保住生命。

    但鼻子里从此插上了胃管。“进食通过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里。”胃管至少两个月就得换一次,“长长的管子从鼻子里直通到胃,每次换管子时他都被呛得满脸通红。”

    长期插管,嘴合不拢,巴金下巴脱了臼。“只好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是他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家属和领导都不同意。“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哪怕是昏迷着,哪怕是靠呼吸机,但只要机器上显示还有心跳就好。

    就这样,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他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以牺牲病人切身感受换来的多活几年,这样的长寿实在是有些教条。

    我们不是病人,不知道病人在病床上插满管子时是多么生不如死,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做不了主,决定不了自己的生死。

    而亲人也不愿因为帮助病人“解脱”而背上“不孝”、“忤逆”的罪名。

    来自“孝”观念的束缚

    在东亚文化圈素来都特别重视孝文化。而我国尤甚。

    如果老人生病,子女如果表现出所谓的“不积极治疗”的态度,哪怕这个治疗会让老人承受很大的痛苦,甚至这是老人自己的决定的放弃治疗,子女都会承受莫大的来自亲戚朋友来自社会的道德谴责和舆论夹击。

    为了防止背上“不孝”的骂名,有多少子女敢让父母尊严死呢?

    就连已经看淡生死,有着豁达生死观的琼瑶阿姨也因为担心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在自己晚年按照自己的叮嘱做了(尊严死去),社会会谴责他们,她才选择公开的方式,让社会知道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和想法,而不是子孙不孝顺。

    琼瑶儿媳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这些话本可私下交代,琼瑶之所以要公开,是怕将来她重病后,儿子儿媳不做抢救挽留,会受到批评。

    比起让老人受的那些满身插满管子,器官被各种切割的罪,世人对“不孝子女”的唾沫星子才更令人难以忍受吧。

    而这其中是多少子女的无奈,更是受罪老人的无奈啊。

    “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死观

    “活一天是一天,能多见见世面。”

    “好歹活着还能开开眼,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好死不如赖活着。”

    这是我国传统的生存观念,体现出一种入世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传统的认知里生远比大于死,生比死更需要勇气,死是逃避、是懦弱。

    但是这样的生死观里很少涉及尊严,只要活着哪怕是苟活着,那也算是一种胜利。

    所以当你走进医院的癌症病房,都是子女在咬着牙给医生说:“治!哪怕只多活一星期也要治!”

    治疗更像是一场冒险和豪赌,哪怕已经知道结局是输……

    这种豪赌之下,病人不但受尽了罪,还花了很多冤枉钱,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医生75%的医疗费用都花在了最后的无效治疗上。

    大多数人始终相信:活着比死了好。不会追求死亡质量,只要活着,哪怕被手术刀千刀万剐后已虚弱无力,哪怕浑身插满了各种管子,哪怕是在用机器维持着植物人的状态,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活一天是一天。

    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

    尼采说:“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我熟悉的一位奶奶生前能干、精练,是个体面人。当她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后,坚决不做手术,要“完完整整”地走,她说自己不想死在手术台上,老人说,在世儿孙都很孝顺,她没有遗憾,与其在手术台上把自己割得七七八八,满身开得都是窟窿,多苟活那几天,没有意义,她体面了一辈子,最后也希望自己能体面地死去。老人最后在子孙的陪伴下,半年后安详地走了。

    那么如果是你呢?如果你哪一天患了绝症,当面对死亡,你会以怎样的方式告别人世?

    如果你的家人身患绝症,你又会期待他们以怎样的方式告别人世呢?

    能像琼瑶那样有着通透生死观的会有几人?

    终究,我们多数人是至今都还没学会如何“谢幕”吧!

    @bt:当时爷爷90岁高龄,癌细胞扩散全身。爸爸顶住了压力,让医生宣布只能活一个月的爷爷回到家里,安然的度过半年时光。。。尽管那时候的我们不知道“尊严死”,但我们知道,爷爷要的不是在医院冰冷的等待死亡,而是和我们在一起。。。

    @思辰妈:

    母亲癌晚期,我一直没告诉她。每天陪她逛街,吃她爱吃的,说说笑笑度过了两个多月。后来实在太虚弱了,我就24小时守着她。不过最后半个月左右,我她已经不太认识我了,只能卧床,很快的她甚至没有力气和我说话,最后一周她持续性昏迷。2015年,1月12日晚9点。我让医生给母亲撤掉呼吸机,停止输液,因为她的血管已经打不进去液体了。我把她抱在怀里,一只手揽着她,一只手摸着她的脉搏,越来越弱,越来越弱……我开始给她穿寿衣,穿好,我继续抱在怀里,直到脉搏停止。最后那几个小时我一直在她耳边回忆我小时候零零碎碎的回忆,我没有哭,妈妈是很坚强的人,我不想把眼泪最后留给她。那天,长春真的特别的冷,我的心真的像冰窟一样。我觉得妈妈走的很安详,起码,她是尊严的离开。

    @舒馨:姥姥患阿尔茨海默症多年,去世前10日左右不吃不喝,儿女经过讨论决定将多年来轮流照顾的老人送回住了60多年的老屋,轮流陪伴,没有医生,没有医疗器械,儿孙们陪伴着走完最后几日,看不出痛苦,十分安详。作为外孙,我认同这是对老人最体贴的照顾,对生命最后的尊重。

    @张成都:如果我得了无法治愈的绝症,或者因意外成为全瘫患者或是植物人,请不要再为我治疗,不要让我死后还为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请让我有尊严死!我希望在我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与家人在一起,而不是冰冷的医院。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简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起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死去更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ew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