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如梦幻泡影。

如梦幻泡影。

作者: 文殊叶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4-11 08:11 被阅读0次

(文殊)叶子:

问:叶子,你说房间里扔纸片那个比喻我不太明白,能具体点吗

答:纸片的随意丢,在你的世界必然形成自己的垃圾场所。等你要收拾的时候已经发现已经无从下手。你要从比喻里看出事物的本质

直接在你的生活里做出改变和调整。

而不是空谈理论

有一些人会问我如何生活的,要加入我这种生活方式。但是我知道,他们不是真的要加入什么方式。而是他们都把自己的世界搞得乱七八糟,试图逃避自己的业集的表现

随意丢失纸片,这是一个惯性动作。却无关纸片什么事情。这个纸片可以是随意的欺骗他人情感。也可以是随意的嘲讽他人。

也可以是毁谤,辱骂。也可以是贪婪。也可以是寄生,也可以是博得同情,也可以是恐惧。

也可以是消极,是自卑等等意识形态。

这些名词背后,都是你在不断的养着你内心的一个纸片。一直到他们堆积如山让你再也背负不了时候。就会感到沉重和痛苦。

问:那怎么渡化呢?

答:对于渡化你房间里的纸片很多人都在一个颠倒的认识里,不断的和纸片纠缠着。试图去改变他们,可事实上,根本没有什么纸片能让你渡化。因为一个纸片扔出去以后,纸片就已经是一个固定的,固定的就是死的。你怎么可能改变一个有关于一个死的东西。

世间法的非同佛法,世间法认为你把他们有条有理的打扫干净就是了。这都是相上的功夫

求同一个净相。可从究竟意义上来说

你依旧在净相与污相上去做的分别。

因为你打扫的本身,也是在养着另一片纸片

只不过这个纸片会给你带来的是一个比较污浊的干净之相。

这个世界最肮脏的并不是有多污的。而是最脏的干净之相。

问:这段我不太明白,最肮脏的干净相,这个说的太好了

答:很多人所谓的渡,就仿佛看到自己房间里已经有了很多垃圾的废纸。

于是就再拿起来一张纸片,上面写着我要渡你们了。随后再把这个纸片扔进房间里。

他们这么做仿佛是在做一件自认为正确的事。

可是本质上随着他们要渡人的纸片增多。只能让这个房间的垃圾更多。

而且越缠越多。

区别在于标签不同。只是让整个房间的废纸

变成一种美好的人间构图而已。

与实际上的觉悟无半点关系。

问: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渡是什么呢?

答:菩萨尚且有十个无明。尤其那些特别细微

且难以察觉的无明。所以菩萨根据自己的处境一只寻找着自己的无明之因。只要你的世界依旧让你感觉到轮回不止痛苦。那就一定是方向性的错误。包括有一些菩萨认为的渡人。都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有渡,就在说自己就有无明。

若无无明就不会有渡。这是必然的一种关系。

古代大德说:道不用修,但莫染,这就是菩萨的实相与自我的渡化。就好像你的房间已经堆积了很多废纸。你不用去刻意渡化他们,或者说改变他们。你只需要停止这个扔纸片的行为本身。就等于停止了这个继续的翻滚。

也许在当时的场景里,你依旧会被眼前的垃圾

影响着自己的思绪,这时候,就有了所谓的渡

告诉你定力,不被眼前的垃圾所继续裹挟。

可是你也要清楚,定也是不可得的。

只是因为你还容易被眼前的垃圾所牵绊方便而说。

问:那么这些垃圾就不管了吗?

答:不是管不管的问题,起心动念都是纸片。

而且每扔出去的一个纸片,他就是生灭的。

这是他们的实相。他们的归宿只能是自我毁灭

就跟我们的念头,充满了生灭性一样

在你不跟随,跟他们不缠绕的情况下,且你也停止了继续扔纸片的情况下。房间里的纸片就不会在增添新的纸片,旧的纸片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凋零,逝去。最后自然而然给你呈现一个干净的房间。这才是渡的意义。

如果你的生活里,你的父母因为无明业,给你的家庭制造出来很困迫的处境

同样的道理,你越去纠缠,只能和你父母一样继续轮回。除非你能看破这些垃圾的无明之业

停止造作,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凋零,业自然停。给你的带来的必然是一个新的开始,干净的世界。

问:新的开始代表什么呢?

答:我把无明之业,称为垃圾纸片。

因为房间里堆积起来任何让我们感到困迫

痛苦的纸片,他都是因为我们无明惯性后吃到的果实。微小的一个不善之举,你只要去滋养他的成长,他有一天只能成为一个很大的雪球

让你很难再停下来。

而无无明的造作,我把这个称为景致。

就仿佛你的一个房间里。你可以去扔废纸片堆积无明痛苦。也可以能主动的设计出来让感到

舒心的格局出来。而这个造作,属于无无明的造作。因为生命你不能阉割了他的妙用。

新的开始代表着,你无明惑慢慢的断除

留下来的只有觉,智。明。

而以这个再去建立自己的世界,或者说自己的房间,这就是如来入世

无论在什么处,所作,都以觉明智为基础所建立起来你的世界,他都离不开觉明智

所以,在觉明智的展现出来的景致里。必然没有无明。没无明,就不会让人感到痛苦。

反而让人感到清流,纯粹,唯美,赏心悦目

解脱,释怀。我相信,

这种感觉,就是你本来有的,是你本应该回归的地方。就仿佛认识你的母亲一样般亲切

那就是如来。而这个相,就是如来的表达。

也就是妙觉菩萨。

总归。觉智明的示现就是在告诉你,你本来的样子。当你认识他哪一刻

你就是他灵光闪现的瞬间。

可毕竟是相,总归归于尘土。会有生灭

但是那个时候你必然清楚,明觉智不会生灭

因为他们就是神性的体现,且不断的在创作出神性之作。

问:什么是神性之作呢?

答:一切让你经过一个相,而能认识到神性的作品。。而众生在认识神性的那一刻,就愿意

不吝自己的东西,而为你的作品买单。

这是必然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佛说证的阿罗汉自有天人供养。

有人的人会经过一副画,一个摄影。出昂贵的金钱来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样的作品

让他们直达灵魂深处而认识到神性

你既然不吝让别人认识神性,那么别人也会不吝啬自己的东西与你交换。

同样的道理,这个世界里没有谁真正愿意轻易把自己的东西舍给你的。就包括有人给我二百。

那是因为他们经过我的文字,认识到自己的灵魂那一刻的喜悦。才会打开他们多年的心结

而慷慨与我。那一刻,他们也是神性的表达。

所以,古人说,得道者多助。

你能直达神性,就是达众生之愿。

众生之愿,就是会归于神性。认识神性

当他们经过你的文字相,声音相,哪怕是绘画相认识到神性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感激你。那是一种全然的接纳,其中并无怀疑。

并无恐惧。。呈现自由

反而,那些看了别人的文字,绘画等

依旧舍不得,且为自己的舍不得找了种种借口甚至把罪名嫁祸别人,来掩盖自己的内心的不舍。那都与神性无关。因为在于神性而言,你且舍与不舍,都是自己的一种限制。与他人无关。

得道者多助。就是得心。得心,就必然,觉,明,智。真与善。众生所归之所。故而拥护

相关文章

  •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BY : 沫小搪_Moirat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这是金刚...

  • 诗一首

    清晨如梦幻泡影, 梦亦如露亦如雷。 ...

  • “如梦如幻”

    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有为法,是与无...

  • 白居易的一首小诗,又美又伤

    《金刚经》有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人生亦如是,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短暂且转瞬即逝。 白居易...

  • 金刚经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无有真实相

  •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

  • 2017-12-01

    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

  • 随想人生如梦

    佛家讲,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忘记出自哪里,也不深理解,世间所有,确是如梦幻泡影的,不必...

  • 我如何珍爱这如露亦如电的生命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好比这手里拿着一个玻璃杯也是如梦幻泡影般,如露亦如电,一摔就碎一样...

  • 告别‖相遇即重逢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梦幻泡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je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