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长安三万里》观后——亦无风雨亦无晴

《长安三万里》观后——亦无风雨亦无晴

作者: 是月 | 来源:发表于2023-07-21 13:26 被阅读0次

    许久不写长篇,生活中不断涌现的事情就像一块块海绵,塞满并不大的容器,将情绪和满腔的话语,都隐藏在蜂窝组织的缝隙里,留下不多的空间和精力。

    看了一场电影,《长安三万里》。
    结束后没有什么彩蛋,但我依然坐在座位上良久。电影中的人物情绪是饱满的,我共情了,就像是一双厚重温柔的大手,拧了一把我的那些海绵,将泪水和话语都拧出来,从而再现恍若隔世的清明。

    【关于李白】

    我记性不好,看过的诗文往往很难背下,大概就如电影中的高适,是个笨拙之人,但对李白的喜爱并未少,因为那些妙语佳句而延伸的感动并不少。

    看过很多关于诗人的纪录片,李白是个绕不过去的名字。李白有很多称号,诗仙、诗侠、李翰林、李侯、酒中仙,但我觉得最恰如其分的,还是那个“谪仙人”,贺知章不愧是李白的忘年好友。

    李白是仙人,因为他的诗文非常人能写出。
    他写思念远征之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他写送别,“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他为争强好胜,也能写出“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他写庐山风景,开篇却豪言“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还有在我小时候就让我叹绝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及那些虽然背不出来了,却好像刻进骨子里的诗,《蜀道难》《长干行》《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古朗月行》。
    数千年后的我们,和那些在李白家门口盛赞他诗文的人,并无两样,虔诚而信服,笃定而惊叹。

    他是谪仙人,这是我看完一部部关于他的纪录片后最大的感受。
    他是遗落世间的凡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甚至说不是为守卫边疆,也不是为造福黎明,就是要做官,这已是他的执念。
    他在出世的洒脱和入世的执着里反复横跳,他一直说自己是修道之人,却也是最不得道之人。求官无门,他遍寻捷径,写了不少恭维奉承之诗,穷尽阿谀之态,最后好似做了个不得了的李翰林,却依然只是个写诗供皇上玩乐的虚职。
    他不懂官场,才会屡屡碰壁,他没有心机,才会遍树仇家,他没有将相之才,不会看天下局势,才会晚节不保,搞一身谋逆之罪。
    这些是他身为凡人的特征,他是不完美的,他既有迂腐,也有旷逸,他喜交友,遍结名士,他也不拘小节,口说情谊。他未曾写过杜甫,亦曾怪怨高适,不记得很多约定,因为轻易许下很多约定,赞美过很多他转瞬就忘记的人。
    这也许是诗人的通病,他们往往会极力表达彼时彼刻的心境,而时过境迁之后,心中所想已变,可诗文留了下来,于是深情与滥情成了统一,矛盾凝结为一个完整的有瑕疵的谪仙人。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是对立的,但往往也会有吸引力,现实主义的人常常会着迷于浪漫主义的那种疯狂,因为是自己不能抵达的彼岸,就像高适和杜甫对李白的着迷,就像千百年来世人对李白的着迷,人们忽视了他的不完美,因为他的浪漫主义已经足够璀璨耀眼,摄人心魄。

    【关于将进酒】

    这是个动画电影,买的票被分配到亲子厅,很多家长带孩子看。不同的年龄里,人们读诗往往能读出不一样的意思。

    有一段是李白离开京城后,聚众喝酒,一首《将进酒》,浪漫主义的画风将现实虚拟为天宫琼浆,豪气化为大鹏,诗人均已飘然成仙,酩酊大醉,而后伏地而眠。
    这一段节奏紧密地渲染下来,隔壁的孩童大笑了起来,因为画面极度的华丽甚至滑稽,而我却眼泪止不住地流。

    四五十岁,别说是李白,放在今日,也是极容易产生灰心失意的年龄,而他已沉浮多年。
    商人之子,家产无存,入赘世家,靠老婆打生活费,一个古代的文人该有的尊严和骄傲他都没有了,而想做官这么多年,如今他已经在皇上面前露过脸了,却最终只做了一个毫无意义的官职,仕途再无希望,才想入道。
    这首诗,本就是个矛盾体,更像是一次醉酒后的满腹牢骚,更像是不管不顾后的自暴自弃,课文中总是喜欢美化诗人的用意,说什么表达对官场的抨击和鄙夷,表达内心的豪气与勇气,而我看来,均非也非也。
    满诗皆是控诉,控诉仕途不平,控诉为钱折腰,控诉人生易老,控诉有才无用。
    太多的人,年轻时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前途可期,而到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才发觉幻梦一场空。有些归于平庸,有些偏安认命,有些大声控诉,有些忧愁抑郁。
    成功者总是少数,努力、才能、奋斗这些必不可缺,但有时候,似乎也敌不过命数。

    回过头来想,人们往往是被很多思想裹挟的。
    几千年的文明下来,我们的社会定义了成功,让我们也随波逐流地去认定了成功。功成名就、盆满钵满、成为栋梁之材,还是说做了不起的英雄?
    成功本身的定义,是“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从而获得预期结果”,而“价值尺度”被群体“规范”了,便产生了一如“李白的执念”。
    这个问题便成为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命题了,放下执念的根结在于,重塑价值的尺度,抵抗世俗的标准,这又是一个千古难题了。

    我们生于时代,终将逝于时代,我们是时代里的人,烙印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在不停敲打,若能从烙印中爬出,挣扎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就已经是极大的突破了。
    那个在我身边嬉笑的五六岁孩童,会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再读将进酒,会在三十多、五十多、七十多再读,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表情吧,这也是成长的妙处。

    【关于电影】

    今年看了两部国产动画电影,《深海》和《长安三万里》。
    老实讲,作为日漫喂大的一代人,我一直对国产动画电影和动漫充满期待和希望,这两部电影情节剧情上,其实并无长处,但在绘画艺术、细节描绘、情感铺垫、人物刻画和文化底蕴上,都足够惊艳。
    导演或许也有些执念,导演想找到懂他的人,想利用电影的留白,让人在繁杂的信息中,搜索到他的中式美学、人性三观与理想希望。

    《长安三万里》新颖地选用了高适的视角,去讲李白的故事。类似一场轻松的长谈,其实暗暗地也在把高适与李白进行对比,一个沉稳老实,一个潇洒俊逸;一个扎实肯干,一个浮夸缥缈;一个大器晚成,一个晚节不保;一个功成名就,一个潦倒终年。而这样两个人,却是几十年的好友,高适也自问,“我们是好朋友吗?”这个问题没有答案。而人们赞美高适,也热爱李白,并无好坏之分。
    人间之所以是一部伟大的史书,便是因为上亿的人类,竟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的相像,我们是我们自己,然后再成为友人、爱人、至交以及知己。
    人生百态,众生百相而已。

    画面的精美、思考的留白,让我觉得这部电影可圈可点,可以一看。毕竟,好的电影也是好的文学作品,是文化的承载,也是思考的桥梁。

    【关于诗】

    看后随手写了一首诗,算是自娱自乐吧,不讲什么格律,权当直抒胸臆。

    思太白

    金陵数夜朱明雨,帘外淅沥不绝声。
    娓娓道来高达夫,寂寂无声旧时魂。
    小时常习李太白,混沌不明幼童痴。
    经年一过空无物,再看诗中有吾心。
    年少意气斥方遒,念似大鹏逐金乌。
    恃才不惧层楼远,万丈河山一路平。
    举杯信手著佳句,一斗浑酒三两诗。
    笙歌美人惶惶日,为求盛名散千金。
    红门难拜锦难附,岁如流水梁雀啼。
    一时落魄无归处,忽而直上入翰林。
    满腹才情图报国,却如黄鹂巧伺君。
    荒唐阿谀俗世道,何以笑谈楚狂人。
    丝帛胡姬全似梦,素衣潦倒又半生。
    入世无门假洒脱,寻道无途谪仙人。
    恰似后主诗情盛,却无将相经纬才。
    慌不择路陷囹圄,华发轻舟幸余生。
    抖落一袖青云志,当年幽窗晓月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安三万里》观后——亦无风雨亦无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jt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