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滞后效应,你得了解它的逻辑,熟悉它的节奏,并能想好应对的方法。”
01
—
我们平时做事,不管它做得好也罢,做得不好也罢,
最好立即能知道结果,这样才符合人性。
比如,我最近正在进行减肥,我每天都会跟着Keep的瘦身教程进行运动。
刚开始的时候,只要一运动结束,我就会迫不及待地去称体重,希望马上看到体重的变化,
但结果肯定是让我失望的。
因为减肥具有滞后效应,不是我拼命运动锻炼,一下子就能把体重降下来。
我得有足够耐心,保持好运动的节奏,坚持上很长一段时间,身体的变化才会慢慢体现出来。
这就好比学习知识,一天不会有什么变化,一周也没什么变化,一个月下来似乎也感觉不到什么,但坚持半年或一年,学习的成果才会慢慢显现。
这种滞后效应,就像是一个老式的淋浴器,无论你怎么调节冷热水阀门,水温的冷热变化,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延时。
但关键的事情是,面对滞后效应,你得了解它的逻辑,熟悉它的节奏,并能想好应对的方法。
02
—
我们之所以喜欢玩游戏,也是因为游戏的反馈是及时的,
打完怪就会增加经验,经验到了就会立马升级,
冲了钱皮肤就会立马到账,氪了金马上牛B上天。
正是这种即时的”刺激“,让我们”乐此不疲“。
而且,随着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越来越“即时”,更会让人忍受不了”延时满足“。
就像巴菲特说的那样:谁都想要变富,但人们都不愿意慢慢变富。
但”快“、”即时“真的是这个时代的终极要义吗?
我们还是举那个老式淋浴器的例子:
当你刚打开淋浴器的开关,觉得水太冷的时候,你马上拧大了热水阀门,
这时,你的第一个即时反应可能是过大的,
正确的方法就是慢慢拧,让热水能缓慢出来,这样水温就能平稳地同步升高,一直到合适为止。
如果你的动作过大过快,热水一下子出来,马上盖过了冷水,你就会觉得水又太烫了。
你看,就是生活中这样一个很小的例子,也能让我们明白快、即时不一定是好事,适当的延时反应还是有必要的。
所以,越是复杂的系统,越是要注意它的滞后效应。
比如,公司销售团队每年都要形成新线索的持续转化,需要几年才能积累起庞大的客户资源。
又比如,公司需要一直拓展研究底层机理的技术团队,并持续优化流程,才能在未来树立起可靠的产品研发体系。
还比如,公司要从文化、战略及架构入手,设计开发和持续维护公平、公开、公正的绩效系统,才能在迎来第二曲线时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做这些事情,都需要时间,都需要耐心与等待,都得下“笨功夫”。
而且我认为,只有人类才懂得思考遥远的未来,只有人类才有自我反思的能力,
所以,我们不断学习、持续思考,就是为了认清人性,学会”延迟满足“,避免陷入短期的快感陷阱,能让自己走得更高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