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内涵与外延的变化
1.学习科目的变化
小学阶段孩子主修语数外三门课程,涉及的知识比较简单,因而容易取得高分;初中阶段孩子需要学习9门课程,如果再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来应对初中课程,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2.学习能力的变化
小学阶段的孩子注重感性的形象思维,游戏比较多。进入初中后,由于初中的学科知识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越来越强,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学习习惯的变化
小学生学习相对被动,听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学习;初中更需要自觉和有计划的学习,也就是要开发出学习的内动力。
4.心理成熟度的变化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心智成熟度较低,中学生由于青春期的来临,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情绪管理、人际关系、亲子关系都要相应的变化,特别面临青春期的过渡。
5.学习环境的变化
小学生进入一个新的校园环境,面对陌生的同学,这需要时间适应。有的孩子会适应很快,有的孩子会产生恐慌、疑虑等心理,需要家长的细心观察与耐心陪伴。
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有的还没来得及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所以刚进入初中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活规律的变化
1.交通:小学阶段是按路段分路队上下学,离家较近;中学则不同,开始了早出晚归的生活,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因为交通路线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会遇到几个红绿灯、会不会堵车等等,探讨应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以此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孩子的能力往往是在处理这些生活琐事中慢慢得到提高的。
2.吃饭:中午可能需要在学校就餐,吃饱、适应是对孩子最基本的教育,为将来孩子与社会更好地融合,形成大众化的饮食口味和用餐方式做好准备。
3.作息、睡眠:从早晨七点入校,上午上四节课,下午到6点零五分也是四节课,学习节奏紧凑,知识的密度和强度都比小学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之情绪紧张,中午睡不着,下午又犯困,晚上写作业、复习,如果调整不好睡眠时间,就会引起一系列的混乱。刚上初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感觉睡眠不足,家长要引导学生养成早睡早起、按时午休的好习惯,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睡眠质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