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毕业将近一年,去了很多地方,认识了许多人,也讲过了许多话。自己聊的最多的大概就是读书这个话题,其实也就只有这一点还算是有一些感悟,最近又是在给自己放假,就索性把自己的心得都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带给你们一些启发。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在发生着自己始料未及的变化,得到了一些东西,也失去了一些东西。然而另我感到庆幸的是,自己读书的兴趣却是比上学的时候更加的浓厚,一直都没有鼓起来的荷包和越来越沉重的行李是自己在慢慢发生的变化。自己一边在行走中认识祖国和感受生活,一边在浩瀚的书海中去寻找梦想的黄金海岸。
为什么要读书?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有一段很有道理又很美的文字:“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其实有关于读书,自己以前也有困惑,到底该如何去读?读过的书时间久了又会忘记!直到读到这一段文字,所有的疑惑都烟消云散。读书其实是一种经历,有谁又会记得清记忆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只保留了最美好最难忘的部分。我们从不再尿床,不再闯祸到学会感恩,学会爱,学会承担责任,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成长。人的生命的是有限的,我们无法确切的保证她的长度,但是我们确可以无止境的拓展她的宽度。感受别人的爱情,感受别人的奋斗,去感受失败,去品尝成功,去寻找真理。有人说成功又不可以复制,读别人的成功之路又有何用!这种看法全然是一叶障目,不解读书之意,也是读书少才会有的短视之见。成功没有固定的道路,但有必然的要求。读书如同寻找一种信仰,找到的是一个方向,而不是一条道路。
谈读书以前我总是要在告诉别人,不要以功利的心态去读书,慢慢的发现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读书的目的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肯读,开卷总归是有益的。其实真正应该告诫的是,读书不要刻意的去求结果,读书的回报是漫长且不易察觉的,所以说读书一定要能够克服浮躁的心态。知识是复杂多元且系统的,是各个环节互相支撑的。在你仅仅掌握了一些零散的知识后有时不仅仅不能给帮助和提升,反而会给你带来误导,因为你对知识的理解可能产生偏差。这也就是我们要拒绝鸡汤文学的根本原因,鸡汤文学之所以能够盛行流传不是因为其中良好的文学造诣,而是因为其契合和某种社会心理状态和某一类人的情感痛点。鸡汤文学中也不乏有较好作品,也能给我们一些安慰和力量,然而较多的则是一部分人的小情绪,用比较舒缓感伤的文字表达之后,使得在悲观情绪中的人产生共鸣,从而将将其视为佳臬,在缺乏良好的价值观的衡量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做出比较偏执的事情。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改变是一种从量产到质变的过程,如果不能达到一定的量级是不能轻易察觉到的。读书就像是脂肪的产生,你需要特别能吃,然后才有富余,慢慢堆积起来,才可以变得显而易见。所以,读书一定要坚持,并成为一种习惯,你的人生才可能从中获益。
读书,是一场修行。很多人都有这样告诉我,我也读书,可是总是读到一半甚至更少就读不下去了,就像在读大学时许多英语四级数次都不能通过同学,每次在复习四级词汇时,翻开第一页看见第一个 abandon就真的abandon了。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然而人之所以能够不断的进化从而有区别于动物,在于人能够克服一些内在的本性去努力像更好的方向去发展。礼乐崩坏,是一个王朝的覆灭的开始,礼的本质就是对人的一种约束。所以,读书一定要强迫自己,强迫自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当你读书的时间久了,你就会爱上读书,看起来不喜欢没关系,感情是可以培养吗。为什么说读书是一场修行,因为读书,你必须学会承受孤独,你必须学会很久都没有娱乐活动,你的微信聊天记录保持在一周之前,甚至更久,慢慢的当你放下书的时候,或者读完一本书确有没有找到新的书可以读的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一个人。这就是所说的孤独,也只有孤独才会使你真正的开始思考。这样的你也许会失去很多玩的来的朋友,但是慢慢的会找到更多聊得来的朋友。我所喜欢的读书,就像在和作者对话,聆听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的谆谆善诱。慢慢的你甚至能感觉到作者已经成为了你的朋友,在你情绪低落或者得意忘形的时候想起他们曾说过的话,让你能够得到安慰克制。不管是小说还是传记又或者是科学类的书籍,其本质都是作者本人的思想或者经历的反映,小说中作者所创作的主人公要么是作者自身的描写和创作要么是对自己的所见所闻的发展,写的不管是想象中的生活还是生活中的想象,总归是作者的思想以及价值观体现,所以读书的的过程是一种思想的交互的过程,所以就更可以说是一种交流。
谈读书读什么书,大概是大多数读者最为困惑的事情。读书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就像你是一个不爱吃饭的小孩子,那么一开始可以先喝比较容易下咽的稀饭,慢慢的你的胃口变大了,稀饭已经不能满足你的需求了,那么你可以开始吃白米饭了或者面条了,时间久了你发现自己的消化能力变得极强,白米饭以及不能满足你的巨大的能量需求了,那么你就可以尝试吃肉了。《大学》中讲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遵循事物发展内在原理,如果你一开始就强迫自己吃肉,那么必然会消化不良。事实上书的易读程度是不一样的,就像一些小说类的书还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因为小说里有剧情,也许文字不足以吸引你的注意,但是跌宕起伏的剧情自己感人至深的爱恨情仇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其实有很多作家的文字和语言很幽默,而且是那种暗藏机锋的感觉,读完之后仔细一想就忍不住要捧腹大笑。关于这一点要特别推荐就是都梁先生的作品,印象最深的就是《血色浪漫》,现在仍然清楚得记得上学那会儿每天晚上在被窝里一边看一边神经兮兮的笑。韩寒的文字也特别的有意思,但是读起来总感觉没有像路遥以及老一辈作家的作品经得起细读,缺少的可能就是那么一点历练吧,不过不得不承认他是个写作的天才,他的想象力另人叹为观止,关于他的想象力,你如果读过《长安乱》就一定有所体会。读文学作品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名著入手,我想任何一个人所了解的名著都足够读一段时间,如果你知道的都读完了,那么就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来列书单就是看获奖作品,最为广泛的国内文学奖就是茅盾文学奖了,去找历届的获奖作品去读,还有就是诺贝尔文学奖了。其实,你觉得没有书可读的时候,只是你不愿意去找书读,更不愿意去读。当你真正的开始读书后,你会发觉为什么古人会讲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当你读了足够多的的文学作品之后,你会觉得文学作品已经不能满足你的阅读需求了,这时你可能就会尝试去读一些科学类的书籍,类似于管理、历史、经济、文化、以及一些比较枯燥的工具类的书。这一类的书籍读起来可能不会那么的具有有吸引力,反而会有一些晦涩难懂,比如《资本论》,你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消化。但是,坚持去读的话,你会发现读这一类书籍对于你的改变是巨大的,你如果坚持读五本(当然了,这个数字只是我个人的体验,可能不具有普遍的临床效应)科学类的书籍后,你会发现你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能有一个质的提升,当然了前提是你已经阅读过大量的文学作品。慢慢的你会发现发现你的谈话和写作会更有深度,甚至一些科学原理会无师自通。当你的阅读水平以及知识水平都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你也许会更清晰,也许会更加的困惑。这时你就可以去尝试读一些哲学,诗歌,艺术类的作品,去体会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有一个这样的段子:“话说为什么要读诗,你如果不读书,看到了美的东西就只会一句‘我草,好美啊’”。这样的说法不免有一点戏虐,读诗不仅仅是要学会赞赏美,而是要学会欣赏美,挖掘美的内涵,寻找美的真谛。以上便是我所总结的读书的三个阶段,希望能消除一些你读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
读书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在内化的足够多的时候,就要给知识和见解找一个出口。这个出口便是写作,写作会将你零散的一些知识和见解系统的组织起来。开始的时候不要追求文章的的精美,不管水平如何,只要坚持下去,慢慢的自然会有改观。而且好的文章就如同玉器,要精雕细磨才能有精品,古人讲十年磨一剑,对于文章是同样的道理。关于读书对我自己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以前是极其讨厌散文的,以至于语文考试中出现的散文总是答不好,但是现在却十分喜欢读散文,其中的美也大概只有自己喜欢才会了解。
谈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