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跳入我头脑的这句话:“人生何处不相逢”,这句话的进入,可能是因为最近的课程,与最近的伙伴们各自分享的故事,在我们平台最近组织的自我成长疗愈阶段课程中,在观察中,我看到了每一个学员都是那么认真的想要成长的欲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的方式,以及对于成长的认知,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珍惜自己学习的机会,尽其所能参加课程,将自己带到这个学习的场所里来,真的非常感谢,也非常感恩!
在这两天的工作坊中,我一边做到服务、助教的工作,一边在用心观察每一位伙伴,是的,这个部分是我在以前的工作坊里较为少有的表现,说的更为准确点是,之前没有投入那么多去观察学员的表现,我看到的部分,我想还是记录下来吧!
每一个学员因为自身的需求、悟性、态度等等,对于课程的看法及投入度不同。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员真的是用自己100%的投入度,将自己的感受性拉出来,运用这个难能可贵的时间,来修复自己内在的床上,寻求自己内在的滋养自己的资源的部分;有的人投入度没有那么高,也许投入度只有50%,一边想用个感受性投入学习,一边又用头脑去分析着,判断者参加这个学习;有的人在整场学习中,都是高速的用头脑去判断、分析着这个练习如何,这个老师如何,这个学员如何,很难放下头脑,进入练习,很难将自己交托给自己一起做练习的伙伴;有的人很认真的练习,同时,将练习当做一个制式话的方式,只能在这个制式话中运转,同时,还要求搭档也是如此,还有的学员整个工作坊的坐姿都是双手抱胸、后背靠椅,不断的跟隔壁的伙伴窃窃私语,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

当然,也许我在观察的时候,也带着自己的判断、分析,同时,我需要强调的是,我大多情况下,用感受性的部分去感受这个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状态。我之所以强调感受性的部分,是因为我自己的学习成长、实践运用的这些阶段,让我感触良多,只有你将自己真正的感受性的部分拿出来时,好好运用时,你才能真正看见自己,真正的有能力爱自己,也才能开始真正看见他人,才能将爱给到他人。如果你只是用头脑层次的去分享,去给予,你慢慢的会发现,你的能量很容易枯竭,你自己很容易感到疲倦,你所忽略的感受性的部分,身体会知道,身体会提醒你的。
当你陷入自己的分析式的好感里面时,你就会掉进循环里,这些其实很容易分辨,你的提问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现,你的语言模式很容易就会展现出你自己的状态,这些在生活和学习中也随时可以看到。说到这里,回到我自己的身上,当我真正看到自己的时候,我接受所有的自己的表现,在折现变现的同时,我逐渐将“觉知”这件事,放入我的生活中,因而我能看到很多一直存在,我却没有看到的很多可以促进我成长的点,这些成长点,之前可能会称之为困难点、磨难、挫折等等,在现在我通通称之为助力石,或者垫脚石,我总能在这些里面找到资源,推进我的成长,真的十分感恩、感谢。

当我有觉知的生活的时候,也就在将每个来到我身边的人,当成我的一面镜子,去观察、去感受、去学习,去看到对方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用一个全新的眼光看与你相遇的那个人,不再用旧有的知识系统、人生体验,去主管的分析、判断。将自己的感受性拿出来,将自己的觉知力放入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角落落,人生中所有与之相逢的,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也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原因。而对于前面我所观察到的所有的伙伴的表现,那也是我的人生状态的表现,也是我的不同人生阶段的呈现,让我对于自己的认识更加的全面,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自己的情绪体的变化,是否能够用一个平常心,去看待他人,因为,他人既是另外的一个我,就是我,万千面相中的一个我。那个未知的我,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让我看见自己。
是的,人生何处不相逢,只是相逢未必能相识,如若如此?那就打开你的感受性、将你的思维头脑放一放,用觉知力去看看此时此刻当下的自己,是如何演绎和推进这样的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面相,每一个感受性都是对于生命的一种体验,在万千面相中,有万千体验,万千方是圆满,内心圆满,方能渡喜悦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