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开始选择做这个专题选择这几本书的时候就预料到可能会不太受欢迎。
我自己在阅读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毕竟是教科书形式的,也不是谁都有耐心去精读一本教科书,也不是谁都需要去学会做影评、书评或者时评的。
但是,我还是花了一周的时间把这个专题做了,毕竟也不是谁都有勇气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推荐一些不受读者喜欢的书。
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也不止一次的提到过。在这个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的年代,我们需要有点责任心。不要肆意发言,随便传播,甚至是谩骂观点不同的人。因为语言真的会带来伤害,这个混乱的评论环境需要一股清流。也许,我一个人并不能改变大环境,但是这个世界因为我的改变能变好一点点我就觉得满足了。
照例梳理下“评论”这个专题的脉络:
周一,《如何写影评》生动的解释了怎样评价一部电影的优劣,观点简洁,例子鲜明,容易接受。
周二,《痛并快乐着》白岩松作为新闻人的十年进阶路。 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央视明星主持,中间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困难。难得的是,他始终对新闻抱有热情,始终对这个社会有着一份责任感。
周三,《时评十讲》又是一位著名的新闻评论员,中青报记者曹林,现身说法,我们需要学习的是“道”而不是“术”,作评论是需要学习思维的,是需要积累知识和阅历的,不是学好怎么做标题就能做到的。
周四,《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所有的交流都是始于说,不论是做书评、影评、时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能有人听到并且听进去,那么表达方式就很重要。同一个意思要怎么表达才能更有功效,无疑蔡康永是有发言权的。
周五,《为何没有完整的关于“如何写书评”的论著》我承认这是一个失败的标题,不然,阅读量不会这么低。其实,我是想说书评对于读者来说是很重要的,然而,中国却缺少这样的机制,十分可惜。
小结:
一如我在每篇推荐里写到的那样,作为普通大众来说,我们不需要写出专业的书评、影评、时评。但是,作为信息的接收者,我们至少要知道这是不是一篇好的评论,值不值得我花时间来读,是不是能给我带来有益的信息。
同时,也做了一张思维导图来阐释这个主题阅读,自己也对这个专题的设置做了一个反思:
以上,评论专题完结,下周将会讲一讲经济学。不知道你们是否感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