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java基础与进阶
关于ConcurrentHashMap的一些感悟

关于ConcurrentHashMap的一些感悟

作者: hklbird | 来源:发表于2016-04-08 21:37 被阅读872次
主要是对ConcurrentHashMap的一些学习经验
注意:这个主要是转载于此网址######

ConcurrentHashMap 类#

ConcurrentHashMap 在默认并发级别会创建包含 16 个 Segment 对象的数组。每个 Segment 的成员对象 table 包含若干个散列表的桶。每个桶是由 HashEntry 链接起来的一个链表。如果键能均匀散列,每个 Segment 大约守护整个散列表中桶总数的 1/16。
结构如下所示:

Paste_Image.png
用分离锁实现多个线程间的并发写操作
    在 ConcurrentHashMap 中,线程对映射表做读操作时,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加锁就可以完成,对容器做结构性修改的操作才需要加锁。下面以 put 操作为例说明对 ConcurrentHashMap 做结构性修改的过程。
首先,根据 key 计算出对应的 hash 值:
然后,根据 hash 值找到对应的

Segment 对象:

最后,在这个 Segment 中执行具体的 put 操作
注意:这里的加锁操作是针对(键的 hash 值对应的)某个具体的 Segment,锁定的是该 Segment 而不是整个 ConcurrentHashMap。因为插入键 / 值对操作只是在这个 Segment 包含的某个桶中完成,不需要锁定整个ConcurrentHashMap。此时,其他写线程对另外 15 个
Segment 的加锁并不会因为当前线程对这个 Segment 的加锁而阻塞。同时,所有读线程几乎不会因本线程的加锁而阻塞(除非读线程刚好读到这个 Segment 中某个 HashEntry 的 value 域的值为 null,此时需要加锁后重新读取该值)。
相比较于 HashTable 和由同步包装器包装的 HashMap
每次只能有一个线程执行读或写操作,
ConcurrentHashMap 在并发访问性能上有了质的提高。在理想状态下,ConcurrentHashMap 可以支持 16 个线程执行并发写操作(如果并发级别设置为 16),及任意数量线程的读操作。
Segment 类
    Segment 类继承于 ReentrantLock 类,从而使得 Segment 对象能充当锁的角色。每个 Segment 对象用来守护其(成员对象 table 中)包含的若干个桶。
    table 是一个由 HashEntry 对象组成的数组。table 数组的每一个数组成员就是散列映射表的一个桶。
    count 变量是一个计数器,它表示每个 Segment 对象管理的 table 数组(若干个 HashEntry 组成的链表)包含的 HashEntry 对象的个数。每一个 Segment 对象都有一个 count 对象来表示本 Segment 中包含的 HashEntry 对象的总数。注意,之所以在每个 Segment 对象中包含一个计数器,而不是在 ConcurrentHashMap 中使用全局的计数器,是为了避免出现“热点域”而影响 ConcurrentHashMap 的并发性。

Paste_Image.png
 static final class HashEntry<K,V> { 
        final K key;                       // 声明 key 为 final 型
        final int hash;                   // 声明 hash 值为 final 型 
       volatile V value;                 // 声明 value 为 volatile 型
        final HashEntry<K,V> next;      // 声明 next 为 final 型 

    HashEntry(K key, int hash, HashEntry<K,V> next, V value) { 
        this.key = key; 
        this.hash = hash; 
        this.next = next; 
        this.value = value; 
    } 

}

在 ConcurrentHashMap 中,在散列时如果产生“碰撞”,将采用“分离链接法”来处理“碰撞”:把“碰撞”的 HashEntry 对象链接成一个链表。由于 HashEntry 的 next 域为 final 型,所以新节点只能在链表的表头处插入。 下图是在一个空桶中依次插入 A,B,C 三个 HashEntry 对象后的结构图:
图 1. 插入三个节点后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 1. 插入三个节点后桶的结构示意图:图 1. 插入三个节点后桶的结构示意图: 注意:由于只能在表头插入,所以链表中节点的顺序和插入的顺序相反。
用 HashEntery 对象的不变性来降低读操作对加锁的需求
在代码清单“HashEntry 类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HashEntry 中的 key,hash,next 都声明为 final 型。这意味着,不能把节点添加到链接的中间和尾部,也不能在链接的中间和尾部删除节点。这个特性可以保证:在访问某个节点时,这个节点之后的链接不会被改变。这个特性可以大大降低处理链表时的复杂性。
    同时,HashEntry 类的 value 域被声明为 Volatile 型,Java 的内存模型可以保证:某个写线程对 value 域的写入马上可以被后续的某个读线程“看”到。在 ConcurrentHashMap 中,不允许用 unll 作为键和值,当读线程读到某个 HashEntry 的 value 域的值为 null 时,便知道产生了冲突——发生了重排序现象,需要加锁后重新读入这个 value 值。这些特性互相配合,使得读线程即使在不加锁状态下,也能正确访问 ConcurrentHashMap。
    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线程写入的两种情形:对散列表做非结构性修改的操作和对散列表做结构性修改的操作。
    非结构性修改操作只是更改某个 HashEntry 的 value 域的值。由于对 Volatile 变量的写入操作将与随后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进行同步。当一个写线程修改了某个 HashEntry 的 value 域后,另一个读线程读这个值域,Java 内存模型能够保证读线程读取的一定是更新后的值。所以,写线程对链表的非结构性修改能够被后续不加锁的读线程“看到”。
对 ConcurrentHashMap 做结构性修改,实质上是对某个桶指向的链表做结构性修改。如果能够确保:在读线程遍历一个链表期间,写线程对这个链表所做的结构性修改不影响读线程继续正常遍历这个链表。那么读 / 写线程之间就可以安全并发访问这个 ConcurrentHashMap。
结构性修改操作包括 put,remove,clear。下面我们分别分析这三个操作。
clear 操作只是把 ConcurrentHashMap 中所有的桶“置空”,每个桶之前引用的链表依然存在,只是桶不再引用到这些链表(所有链表的结构并没有被修改)。正在遍历某个链表的读线程依然可以正常执行对该链表的遍历。
    从上面的代码清单“在 Segment 中执行具体的 put 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出:put 操作如果需要插入一个新节点到链表中时 , 会在链表头部插入这个新节点。此时,链表中的原有节点的链接并没有被修改。也就是说:插入新健 / 值对到链表中的操作不会影响读线程正常遍历这个链表。
和 get 操作一样,首先根据散列码找到具体的链表;然后遍历这个链表找到要删除的节点;最后把待删除节点之后的所有节点原样保留在新链表中,把待删除节点之前的每个节点克隆到新链表中。下面通过图例来说明 remove 操作。
假设写线程执行 remove 操作,要删除链表的 C 节点,另一个读线程同时正在遍历这个链表。
图 4. 执行删除之前的原链表:
图 4. 执行删除之前的原链表:图 4. 执行删除之前的原链表: 图 5. 执行删除之后的新链表
图 5. 执行删除之后的新链表图 5. 执行删除之后的新链表 从上图可以看出,删除节点 C 之后的所有节点原样保留到新链表中;删除节点 C 之前的每个节点被克隆到新链表中,注意:它们在新链表中的链接顺序被反转了
    在执行 remove 操作时,原始链表并没有被修改,也就是说:读线程不会受同时执行 remove 操作的并发写线程的干扰。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写线程对某个链表的结构性修改不会影响其他的并发读线程对这个链表的遍历访问。

用 Volatile 变量协调读写线程间的内存可见性

由于内存可见性问题,未正确同步的情况下,写线程写入的值可能并不为后续的读线程可见。
下面以写线程 M 和读线程 N 来说明 ConcurrentHashMap 如何协调读 / 写线程间的内存可见性问题。
图 6. 协调读 - 写线程间的内存可见性的示意图:


图 6. 协调读 - 写线程间的内存可见性的示意图:图 6. 协调读 - 写线程间的内存可见性的示意图:

假设线程 M 在写入了 volatile 型变量 count 后,线程 N 读取了这个 volatile 型变量 count。
根据 happens-before 关系法则中的程序次序法则,A appens-before 于 B,C happens-before D。
根据 Volatile 变量法则,B happens-before C。
根据传递性,连接上面三个 happens-before 关系得到:A appens-before 于 B; B appens-before C;C happens-before D。也就是说:写线程 M 对链表做的结构性修改,在读线程 N 读取了同一个 volatile 变量后,对线程 N 也是可见的了。
虽然线程 N 是在未加锁的情况下访问链表。Java 的内存模型可以保证:只要之前对链表做结构性修改操作的写线程 M 在退出写方法前写 volatile 型变量 count,读线程 N 在读取这个 volatile 型变量 count 后,就一定能“看到”这些修改。
    ConcurrentHashMap 中,每个 Segment 都有一个变量 count。它用来统计 Segment 中的 HashEntry 的个数。这个变量被声明为 volatile。
    在 ConcurrentHashMap 中,所有执行写操作的方法(put, remove, clear),在对链表做结构性修改之后,在退出写方法前都会去写这个 count 变量。所有未加锁的读操作(get, contains, containsKey)在读方法中,都会首先去读取这个 count 变量。
    根据 Java 内存模型,对 同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写 / 读操作可以确保:写线程写入的值,能够被之后未加锁的读线程“看到”。
这个特性和前面介绍的 HashEntry 对象的不变性相结合,使得在 ConcurrentHashMap 中,读线程在读取散列表时,基本不需要加锁就能成功获得需要的值。这两个特性相配合,不仅减少了请求同一个锁的频率(读操作一般不需要加锁就能够成功获得值),也减少了持有同一个锁的时间(只有读到 value 域的值为 null 时 , 读线程才需要加锁后重读)。

实现高并发的总结

基于通常情形而优化

在实际的应用中,散列表一般的应用场景是:除了少数插入操作和删除操作外,绝大多数都是读取操作,而且读操作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成功的。正是基于这个前提,ConcurrentHashMap 针对读操作做了大量的优化。通过 HashEntry 对象的不变性和用 volatile 型变量协调线程间的内存可见性,使得 大多数时候,读操作不需要加锁就可以正确获得值。这个特性使得 ConcurrentHashMap 的并发性能在分离锁的基础上又有了近一步的提高。
总结
ConcurrentHashMap 是一个并发散列映射表的实现,它允许完全并发的读取,并且支持给定数量的并发更新。相比于 HashTable 和
用同步包装器包装的 HashMap(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new HashMap())),ConcurrentHashMap 拥有更高的并发性。在 HashTable 和由同步包装器包装的 HashMap 中,使用一个全局的锁来同步不同线程间的并发访问。同一时间点,只能有一个线程持有锁,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点,只能有一个线程能访问容器。这虽然保证多线程间的安全并发访问,但同时也导致对容器的访问变成
串行化
的了。在使用锁来协调多线程间并发访问的模式下,减小对锁的竞争可以有效提高并发性。有两种方式可以减小对锁的竞争:
减小请求 同一个锁的 频率。
减少持有锁的 时间。

ConcurrentHashMap 的高并发性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用分离锁实现多个线程间的更深层次的共享访问。
    用 HashEntery 对象的不变性来降低执行读操作的线程在遍历链表期间对加锁的需求。
    通过对同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写 / 读访问,协调不同线程间读 / 写操作的内存可见性。
    使用分离锁,减小了请求 同一个锁的频率。
    通过 HashEntery 对象的不变性及对同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读 / 写来协调内存可见性,使得 读操作大多数时候不需要加锁就能成功获取到需要的值。由于散列映射表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操作都是成功的 读操作,所以 2 和 3 既可以减少请求同一个锁的频率,也可以有效减少持有锁的时间。
通过减小请求同一个锁的频率和尽量减少持有锁的时间 ,使得 ConcurrentHashMap 的并发性相对于 HashTable 和
    用同步包装器包装的 HashMap有了质的提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ConcurrentHashMap的一些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wv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