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朗读成就孩子

朗读成就孩子

作者: 修行中的gao | 来源:发表于2016-09-06 22:15 被阅读0次

        先讲一个关于经学宗师爱新觉罗•毓鋆讲学的一个故事。他曾被尊为台湾绝无仅有的中国文化传人,据他的学生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含夷回忆,他曾跟毓老研读《老子》,毓老让夏念《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师听后大声问“什么意思?”

     “对不起老师,我不很清楚是什么意思。”夏回答。

       “你不清楚?好,我告诉你,‘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道(大声,后面停止了两三秒)------可(声音拉得很长)-------道(又是大声),非(又拉得很长)------常道!懂了吗?”

         “对不起老师,还是一点不清楚。”

    “还不清楚,好,我再给你说一遍。‘道可道’的意思就是‘道(大声)可(强调第三声调)道(强调第四声调)’,‘非常道’的意思是‘非常’(非常连在一起说)----道(又强调第四声)’,懂了吗?”

         夏含夷和毓老就这样一问一答反复了十几分钟,夏忽然有所领悟-----在最传统的初级中式读法中自学。有人会问,这是现代发生的事?那我告诉你,毓老生于1906年,2011年于台湾逝世,读书一百年,授课六十载,103岁仍开讲,门下弟子万余人。

         这是现代成年人在学习晦涩的古文时要求的读法,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传统的初级中式读法,也就是古代的私塾教学,每天的功课就是大声朗读。私塾制度流传几千年,直到近代才慢慢消失,其消失的主要原因大约是学习模式单一化,也或者是学习科目的单一化造成的。现代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所以逐渐淘汰知识范围停留在《四书五经》的私塾,但中式的朗读并未被否定。笔者在读小学的时候常常要求很早到校,在正式上课前都有半小时“早读”。再观今天的初级学习,比如小学,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早读,即使有的学校还沿用了,但也渐渐不被重视。语文课上要求学生自己朗读,但显然时间很短,孩子回到家除了完成作业几乎不愿多翻一页书,主动朗读的少之又少,虽然老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会注明熟读课文三五遍,但不能肯定这项作业会在不需要家长督促的状态下自觉完成,是愉快地朗读吗?应该说这只是必须完成的作业而已。抱着完成作业的心态朗读,应该是无法体会文章的意境的,匆匆读完后,脑海中也许留下的只是一点点印象,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孩子往往在读过三五遍以后能较快地大致背诵出来,快速记忆只是停留在大脑皮层,如果不反复加深,在大约两三天后渐渐消失,科学证实,100%的记忆并不能深入脑海,150%的加强才能进入脑海深处。也就是说当课文已经能够完全流利背诵后,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加强50%,才会留下深刻记忆。这就是为什么笔者在小时候学的古诗文到现在还能背诵部分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到期末复习时很多家长和老师会发现孩子以前默写过的生字和背诵过的课文又忘记了大部分的原因。这里还设计到学习中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古人言“温故而知新”,这里不多说,会有专文讨论。

         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媒体的活跃,让孩子也跟着对身边事物喜新厌旧,喜欢碎片式阅读,快速浏览,对兴趣事物的关注和喜欢程度变浅,偶尔想尝试也难以坚持。纵观现在的孩子,不是往返在学校和家的路上,就是往返于兴趣班和家的路上,游戏的时间不多,看电视的时间不少;运动的时间不多,打游戏的时间不少;和家长交流的不多,能坐下来阅读两个小时的更少。客观地说,这与家庭中父母的爱好兴趣,家庭的和睦程度是密不可分的。新中国走到今天,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发展和大变革的时代,人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又被新事物所困惑,在社会层层重压下缺乏良好的心态,急功近利,物质生活的极度追求,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的极度缺乏,使得大多数的家庭在对孩子的爱上面仅仅停留在提供吃穿用玩的物质层面,精神上往往处于空白,留给了孩子自己,以为读书上学就是孩子精神追求的全部,造成孩子精神领域的缺失,留给孩子的空白最后被动漫,被网瘾,被韩星所填补,当家长意识到时,往往已经有点太迟。你知道你的孩子在不熟悉电脑电视之前的兴趣与爱好吗?有家长也许会回答不熟悉电脑电视之前还很小,根本谈不上兴趣与爱好,是的,当孩子还很小时,还没有明显的兴趣和爱好时,他们最期待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和爱,是父母的陪伴和爱指引孩子成长的方向,正是因为父母的繁忙、冷落、和自己对电子产品的痴迷给孩子塑造了模仿学习的榜样,在责怪孩子的同时我们的父母真该自省......

         话题扯得有点远,再扯回来。如果说阅读能丰富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那么朗读的实际意义又在哪里呢?

        先看学生A,四年级,上课回答问题声音象蚊子,下课和同学打闹能听见她最大声,鉴于她的自信心方面的不够,上课经常点名让她站起来朗读课文,读一段课文常常令人无语,不是这里多加几个字,就是那里丢掉几个字,甚至可以从第三行直接读到第五行,作文课经过讲解后写出的作文仍然只有几十个字,每一段就是总结性的一句话,阅读理解完全不能理会题目要领。后来和家长交流,家长反映孩子平时比较胆小,与人打招呼都害羞而声如蚊呐,在家不很喜欢阅读,更别说朗读。针对A的情况,对家长提出来几点需要配合,每天在家有声朗读,从开始的5分钟慢慢增加到10分钟,再增加到15分钟,坚持每天15分钟,刚开始要求用笔沿句子划读,一直练习到能独立朗读而不出错,再训练朗读短文后用自己的话口头讲叙出来,先是童话故事,然后是短篇故事,讲叙完后自己总结。经过一年的坚持,孩子从开始的拒绝朗读到接受朗读,到后来的慢慢喜欢上朗读,到现在的自主要求朗读。问她自己为什么朗读?孩子回答说,因为想读,看到喜欢的短文或诗文会自然想读出声音。显然,她已经从朗读中找到了乐趣,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自信心的加强,体现在上课的师生互动中变得积极主动,和陌生人说话也不再躲躲藏藏,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使得她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应提高,作文的思维和结构也清晰明了了很多,语文成绩有质的飞跃,生活中也更加积极阳光。

         由此,我联想到了中医,中医治病不但要求治标更要求能治本,头痛了可能不仅是头的问题而可能是需要医脚,眼痛了也可能不仅是眼睛的问题,可能还需要清肝。孩子在语言表达上面的欠缺,阅读理解和作文上面的差异通过长期的有声朗读的兴趣培养,以及长期不断地朗读锻炼和坚持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再看学生B,四年级,因为在过去的暑假中曾参加过小主持人的培训,有朗读练习的习惯,平时喜欢说绕口令,也喜欢朗读课文,虽然兴趣班培训只参加过一期,但因为保持了朗读的习惯,在平时的学习中,朗读和写作方面相比其他同学都有明显优势,能较快地理解老师对文章的讲解,写作时思路清晰,文字组织能力也比一般同学要强。

         回过头我们再观察自己的孩子,回顾一下孩子的成长,我们会发现在他们上幼儿园后会慢慢学习文字方面的知识,根据各幼儿园的特点,有的会教授三字经,有的是弟子规,有的是浅白易懂的儿童诗,还有的是古诗或者故事,经过动画放读,老师教读,孩子兴趣浓厚,每天放学回家后会急于表现自己,朗读新学的内容,也会模仿教学课程,并要求父母参与跟读,由此可见,新知识固然让孩子有好奇心,但父母的参与和跟读带来的乐趣也是孩子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是常常愿意耐心参与孩子的游戏的,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思维独立的加强,外加成人社会的生存竞争,父母的耐心随着时间一点点褪去,把孩子完全交给了学校,理由当然是学校更专业而自己又没有时间,对孩子的关心停留在冷暖和温饱上,于是我们由于不再参与孩子的游戏和学习而失去了一次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机会,孩子由于学习的强制性所带来的压力而失去最原始的求新求知乐趣与动力。如果此时家长能及时参与进来,不额外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与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朗读,既当主角也当配角,一二年级时正当好,三四年级开始也不迟,最终证明既能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也能增加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一劳永逸。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私塾一直保持到近代,可见,朗读是有他独特的魅力和功效的。有声朗读,并不是要求我们回到私塾时代,而是要求孩子放弃手机、电视、电脑,回归我们单纯的书本,虽然不能将现代的电子产物完全摒弃或者说阻挡在门外,但至少在这场拉锯战中,让属于年龄的玩乐和游戏,运动和学习占主导地位,回归孩子成长的初衷,简单、快乐地参与朗读,和父母一起分段朗读,和同学一起齐声朗读,一个人对着镜子大声朗读,孩子将在朗读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朗读中得到提升,在提升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成就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朗读成就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xj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