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部伟大的茶史,一段刻骨铭心的动人故事 ———《红岩茶花女》书评

一部伟大的茶史,一段刻骨铭心的动人故事 ———《红岩茶花女》书评

作者: 半糖_thirtyseven | 来源:发表于2018-07-07 18:26 被阅读216次

一部伟大的茶史,一段刻骨铭心的动人故事 

              ———《红岩茶花女》书评

                                  银华

任何人或者事物的成功,背后一定都有一段心酸努力的故事!那么,若想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所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那更不是常人所能想象!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便是这样一位作家,这样一本书。

书名《红岩茶花女》,作者舒德训,湖北宜昌邓村乡人。

首先,我分享一下作者写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红岩茶花女》将近40万字,据说,最早的构思始于1986年,开始动笔在1990年黄花水泥厂工作,而这本书的正式出版直到2016夏天,也就说作者花费了整整26年或者说30年的心血去打磨它。这期间作者在湖北当阳,江苏泰州等许多地方打过工,在家里种过地,在小学、初中带过课,各种自学各种阅读,而唯一没改变过的就是坚持不懈的写作,坚持红岩茶史的奋笔书写!为了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2002年作者索性回到家乡去了红岩,在那里不定点整整生活了两年半时间,主业管山护林,保护大自然,与此同时也更加零距离的深入接触了红岩。

在这26年里,作者白天干活,夜里写书,眼里常常布满了血丝;这26年里,他不分春夏秋冬,不分大年三十,不管穷困潦倒还是头痛脑热,不管颠沛流离还是浪迹天涯,他都没有停止过《红岩茶花女》的书写。据说,光是誊抄的时候,一天一夜都能用掉6支圆珠笔芯!

这,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一个碎片信息成灾的时代,这一切,珍贵的像个神话!

那么多年的坚持,那么执着的努力,那其中的苍凉与心酸,那饱含的泪水与心血,也许只有作者本人才能深深体会!好在,雄鸡一唱,终于天亮了!

接下来,我与大家正式分享这本书——《红岩茶花女》。

书中主要讲述了一位天资聪颖貌美的北大女学生李红妍,想要报效家乡发展万亩茶梯田的事业,却没想到遭遇了乡镇官僚的种种勾结阻拦,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最终伤了自己割断了爱人丢失了亲人。她走投无路,流落到他乡红岩!在红岩,她终于通过自身作为女性的美貌而非智慧迎来了一片崭新的天空,为红岩人民打造出世界级茶风俗文化旅游产业。然而,在这一步步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李红妍遭受的不是一般的屈辱,她靠的不是知识不是学历,而是作为女人最原始的身体与美貌在混世界,在往前冲!走在如此惩恶与邪恶,母性与妓性的道路上,最终李红妍失衡了沦陷了,这将是一条怎样的红颜不归路?又将是一场怎样的底层知识女性的人生悲剧?

首先,我想说,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为什么呢?

第一,它的题材构思非常宏大,思想意义深远。属于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巨著,同时又是一部宏伟的世界茶史小说。

1,作品一直在不停叩问人性以及时代和生命的意义何在?

故事围绕底层知识女性李红妍的命运和人生走向问题逐层展开,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生命质疑?究竟如何使生的过程有意义?人世间到底什么东西最美?男女平等真的做到了吗?女人是什么?知识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权利又是什么?这到底是一个谁色谁的时代?要钱还是要脸?在性腐败面前,也许只是个伪命题!

李红妍她是一个北大回乡的高材生,她想要报效家乡发展一番事业!而最终一步步实现理想的工具和通道却是靠自己性感美丽的身体而非学识,知识与她而言,在那样一个年代那样的贫困山区,似乎从头至尾都负有“原罪”,甚至是成了她各种遭灾受难的源头所在,最终导致她人格与价值观的沦陷与失衡。而这一切,看起来太不可思议,和她的原始初衷以及她所拥有的学识资本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那么,造成这一切的究竟是什么?是单纯的个人原因吗还是那个粗暴野蛮的时代所为之?

2,通过故事,揭露出了时代的重大诟病,比如毁林伐木,私自倒运贩卖木材,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暗示了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环保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比如地方官僚贪污受贿,压榨百姓钱财。比如百姓上访无效,官官相卫相互勾结,权利盖过天。又比如,社会黑暗,处处色欲横流,积极正义的人却少之又少。这些都是《红岩茶花女》这部作品所涉及到社会万象。而这些问题,我想无论处在哪个时代哪一年,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还是古代当代现代,这些诟病几乎都不可能绝对性的消失,也许会存在严重与轻微之别,但一定还有!因为,有人的地方它就有矛盾,有阶级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所以,这样的小说主题哪怕是千百年过去,当人们读到它,依然能够被鞭策依然能够被警醒!为人生为社会,它永远都是历史前进的主体动力和责任之所在。所以,从这种现实主义永恒意义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它无疑是伟大的!

3,作品的时间跨度较长,打上的时代烙印非常深刻清晰。 

作者选取了社会解放初期横跨了30多年的大时代背景。当时的历史事件也如鲠在喉,比如文化大革命,论资排辈,地主或贫下中农的子女命运截然不同。比如大跃进夸张工业生产,比如频繁的自然灾害,经济空前困难。开拖拉机也许是一件非常体面又轻松的活计,计划生育无比严厉扭曲,计划经济中服装销售靠政府机关的促成等等。

在时代转型初期,整个社会处于粗放型的,各种社会制度和意识认知空前混乱,李红妍作为一名底层人民出身的知识女性,她面临的是一个前农业时代,后工业时代社会变迁的整个生态和精神环境,她需要考量的是个人与社会,性别与身份,经济与环境,传统与现代的种种矛盾和困惑!所以,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与人物性格的塑造也必然是受时代背景的制约和影响!李红妍作为一名女性,且是一名底层的知识女性,她的抱负积极进取,想要为家乡努力奋斗的激情和干劲也是那个时代所有知识青年共同的精神缩影。而那个年代所谓的各种乡办组织,各色地方土豪官员,他们的昏庸张狂无度也都是必然存在和发生的;而作为李红妍这样一个特殊的个体,处在那样的年代,无论成仁还是成妖,事实上都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4. 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书中对于茶所涉及的点并不只是截取了它的某一个存在阶段,而是站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来观察和考量的,围绕着茶叶所有相关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不断的展开挖掘,比如种植比如生长,比如茶道礼仪比如茶风俗文化,比如茶籽茶花,比如茶的味道茶的文学,茶的前辈茶的历史典故等等,均有所涉及。完完全全就是一部茶的百科全书,咱们读到的不光是一个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也不光是一位底层知识女性曲折心酸的挣扎!咱们还能学到如此全面的附加文化知识,我们说,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记住它呢?

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它一定不只是故事好看,故事旁边长出的野花野草也好看,还具有食用价值呢!

但愿,一千个人阅读这本书,能看到一千个红岩茶花女!一千年再来阅读这本书,有一千年的体会和共鸣吧!

第二:《红岩茶花女》的写作风非常格独特,却又多样化。

1.它是一部歌舞小说

这在小说的写作文体形式上是非常独特却具有开创性的,《红岩茶花女》中的歌舞根据巴楚文化方言俚语,结合这一带特殊的地形文化和背景传说。整本书都是巧妙的穿插《吆姐嗬》的歌词和舞蹈。从目前文学作品来看,歌舞小说很少,也可以说几乎没有,这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无疑是一枝独秀,奠基了歌舞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开山地位,非常具有典型性!

2.一半现实主义一半浪漫主义

小说的主要艺术手法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针对当时时代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批判,无情的揭露和控诉!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作者非常冷静客观,却又总是一针见血的把矛头对准了贪污腐败分子、毁林砍伐,相互勾结的地方官僚,以及各种色欲横流的性腐败社会风气。他的态度是坚决的,他的质疑是一定的,他的叩问是深思熟虑的!

但与此同时,作者又表现的非常浪漫主义,比方说书中各种神话传说,诗歌、舞蹈随处流淌在文中恰到好处的位置,使故事显得更加意犹未尽,活色添香。爱情更加美丽可追溯,无比纯真动人。再就是对主人公李红妍美貌的描述,让人觉得她的美丽简直就像是神的化身。另外作者对各种艺术比如服装,色彩,音乐,绘画等方面的感觉也都把握的非常精准到位,体现出超高的艺术审美素养和追求。整部小说内部的强硬与柔软融合的非常好,不仅有型有轮廓还有声有色有音乐,岂不快哉?

而所谓的浪漫主义,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整部小说都弥漫着一组特殊的数字,那就是1963,这四个阿拉伯数字在不同的篇章节段,总在随意的变换,或加小数点,或分开呈现,总之,贯穿了整个故事,就连书的封皮上价格也是63元,据说因为小说的主人公出生在1963年!是不是从内容到包装都无处不再体现着浪漫主义的元素呢?

也许,你会觉得这一现象恐怕是作者刻意设计的印象符号吧!但是,那又怎样呢?浪漫主义的感觉已然存在,不是吗?

3.小说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小说还采用了叙事,评论,暗喻,倒叙,排比,首尾呼应,引用典故等多种写作手法于一体。使故事读起来显得更加丰满,立体,有厚重感,有阅读的快感!那么,你想不想也读一读,感受一下呢?

如此之多,诉不完的精髓亮点,你心动了吗?

如果说,你是一名女性,或者你也是一个正在奋斗中探索前行的人!如果说,你也常常对人生和命运有着深刻的思考?如果说,你也曾对身边的现实有过不满和愤懑?如果说,你也常常对自己的抉择感到迷茫困惑?如果说,你也很爱喝茶,你对茶道或者茶的禅意也有着特殊的眷念?如果说,你对整个人类宇宙的进化,茶叶的起源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如果,没有太多如果?   

推荐你都可以看看这本书,也许,你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部伟大的茶史,一段刻骨铭心的动人故事 ———《红岩茶花女》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yg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