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23回,是妇儒皆知的名声面——武松打虎。自此武松被认为是英雄般的存在。
可是有一个问题,知县在赏赐武松时,武松说:“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
然后经过知县同意,把一千贯赏钱散与众人,大家十分欢喜。
那武松的这番话是他情 商高,还是确实侥幸打死老虎?我们不妨从《水浒传》120回本中去寻找答案。
原著《水浒传》中,武松拜别宋江后,来到阳谷县地面。因肚中饥渴,于是在一家酒店里点了酒肉。店主人切了二三斤牛肉,却只筛了三碗酒。
这对喜欢喝酒的武松来说,可能真的不够塞牙缝的。
于是又要店家筛酒,店家提醒他“三碗不过冈”,酒的后劲大,要悠着点。武松哪里肯,店主劝说再三,武松也不听,于是一连喝 了十五碗,然后准备离开。
酒家提醒他,景阳冈上有吊睛白额大虫,已伤了二三十条性命,告诉他在要三个时辰结伴而行。武松不信,还说是酒家是想让他在那里住,谋财害命。
前一篇文章(水浒传: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何武松会在宋江面前落泪)我提到,一个从小缺爱的人,会很缺乏安全感,对人也缺乏信任,这在武松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武松不相信店主,执意要走,直到看到阳谷县治的印信榜文,方知真的景阳冈有老虎。
此时武松有两个选择:一是回到酒店,住上一晚,第 二天结伴而行。二是独自前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上行。
而武松选择了第 二条路。原著中说:
武松寻思,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武松是怕回去没面子,让酒家耻笑,所以才选择第 二条路。
既然选择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酒力发作,踉踉跄跄,放翻身体,正准备睡下时。发起一阵狂风,然后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武松见了,叫声:“呵呀!”
大虫来势凶猛,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大虫扑掀剪,都未捉住武松,有点沮丧。武松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武松又顺势按着大虫,尽平生只力,只顾打。打了五七十拳,大虫被他活活打死。
不可否认,武松力气大,武功强,才打死了老虎。
原著中提到古风单道武松打虎,其中有一句是:清河壮士酒未醒,冈头独坐忙相迎。
酒能壮胆,让武松勇敢无畏。酒借人势,让武松成为打虎英雄。
可能只有武松自己心里知道:自己是不听劝,好面子才深更半夜上了景阳冈。自己凭着酒劲,用尽平生之力,才将老虎打死。而这无意间让自己成了英雄,如众星捧月,成为焦点人物。
所以在知县接待他时,他说了是偶然侥幸打死了老虎。只有细心的读者方知其中原委。
当然武松能把赏钱分给猎户,不邀功,情 商确实挺高,也的确彰显了他的美德,让知县看见了他的忠厚仁德,当即成了阳谷县的步兵都头。
有话说:时势造英雄,胆识造英雄。武松打虎,也成为武松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而他的命运也将发生的转折,这就是后序公众号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了。
《水浒传》篇幅庞大,本文是在阅读120回袁无涯本基础上,思考而写。
如果你喜欢水浒,看完文章有读水浒的冲动,这就是我的欣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