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嫣儿妈咪
放假三天,合计抽了一个上午的时间,看了经典名著《乌合之众》。
勒庞是伟大的,可是很遗憾,却没能引起我的共情。
确实,这本著作早于我出生将近100年,能够做到这样的伟大,已经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指手画脚的范围了。

这本书和我气场不太合的原因,我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下面的内容:
1.本身我不是喜欢群体的狂欢的那类人,所以对于群体狂欢的特质没有什么切实的感受。
2.书中的内容貌似更可以作为经典教科书来读。通书很多概念性的语言,当然也有翻译的原因,心理学本就是不太容易理解的学科,那些云里雾里的专有名词恐怕转换成另外一种符号来解释意象的时候,多少都会引起偏差。
3.法国大革命的发生背景、原因、过程,已经让我就着馒头和包子吃了,所以干巴巴地读这本书,也是对这本书的不尊重吧。
4.如果这本书能有个高级的知识人结合当下的社会现象来解说每一章节,一定会趣味无穷。
当然,我傻不能说我一点收获都没有。
更何况现在是一个“读书奢侈”的年代呢。
收获1.群体是愚人。
群体人的智商不是群体的所有人智商的正向叠加,群体智商的特点是低级性。
不是所有的人流都可以成为群体,当群体有了共同目标之后,他们也具备了“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特点。
而且个性很容易被淹没,情绪化非常严重。
怪不得我每次参加“纯干团”的时候总会盲目轻信他们,然后回忆起那些经历觉得自己好像个幸福的“傻逼”。
收获2.群体意见与信念的间接因素
民族因素。
这个太重要了。我每次给日本人说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无法理解,就是因为民族因素的阻碍。语言通了,也不能即时消除这种阻碍。
民族是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沉积,浇筑在每个人身上的印记和触发神经,这个我推荐大家看下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民族因素对人的影响和勾兑作用太重要了。
传统因素。
传统就像温水煮青蛙,青蛙不跳,传统不灭。群众信仰深受传统的影响。
你所在的项目组有没有每周五吃大餐和奶茶的习惯?亦或者是健身打卡的习惯?
如果有,下一个加入这个群体的人如果不遵循这个传统,他会被视为异类。
社会制度。
群体创造了社会制度还是社会制度制约了群众。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而已。
教育制度。
关于这一块我真想为勒庞拍案叫绝!
我们的教育有时候就像一个机器,凭什么规定我们的群体像机器批量生产一样先把孩子送学校死记硬背,之后到挺大的了再用拔苗助长的方式让孩子再变成一个idea丰富的创造性人材呢?
工业革命时代的教育结束了。
收获3.群体包装表象的重要性
群体信仰需要归结到一个简单的表象上,比如以儒学、道学,或者是基督耶稣的形式呈现。
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还弄了个鱼肚子里有纸条的小梗呢,这个不难理解。
所以现代社会里,你老板统治你的本质你理解了吗?
收获4.“乌合之众”的当代意义
全面掌握管理型人材是如何通过精神层面的skill来达到管理和统治team的目的,做一个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
当然,群体的特质和我们在合作意义上的teamwork是有很多本质区别的。个性的保持和合作的发挥都需要持续存在人的身体里。
我没有对这本书有很深刻的喜欢和体会,只能说明我的知识尚且浅薄,可能需要再过几年的积累和沉淀。另外,总是冷眼旁观地看着群体狂欢的人,注定寂寞。
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总在窃窃地嘲笑。
人类很愚蠢,聚在一起更容易做出愚蠢的事情。
原创文章,禁止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