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对的,你永远只是一个普通人。
“???”
帕累托法则,二八定律是肯定存在的。世界上20%的人占有着百分八十的财富、公司百分二十的人决定了百分百分八十的决策等等,好的,那剩下的百分八十,就是普通人。怎么,你永远只想当一个普通人?
我个人是非常相信二八定律的存在,要我说我自己属于哪部分,那暂且还是那百分八十吧。
《心理学与生活》中讲到的情绪这个话题,通过婴儿的情绪反应实验,说明情绪在世界上不同的文化、不同种族的人而言都有相同的表达机制,但是不同文化下成长的人的情绪表达确大为不同。塞内加尔是一个有着严格等级制度的国家,位于上层社会的公主,与身处底层的女士,在面对同样的一个人跳井自杀时,上层社会的公主是尽管心里百般害怕,表达出的是冷静;而另一位女士是惊声呼喊。讲这个小例子仅是为了说明你成长的环境其实潜移默化的造就了你现在的生活,如何跳出限制你成长的圈子?如何成为那百分二十的人?
治疗拖延症
要说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的毛病是什么,拖延症。那要说这个毛病怎么治最有效,那就是deadline。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大概分为三个原因:
1、总是想要做好了准备才去实施你要做的事情,或许是觉得自己暂时无法做好这个事情,实质上就是拖延你将要完成事情,比如发表一篇文章。
2、这个事情对你来说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你觉得并不好玩,比如看书、健身。
3、这个事情难度已经超过你所能接受的范围,或者操作起来繁琐,比如研究一个全新你未涉及的知识领域。
找到原因,那么来定义一下具体的事情吧。假设A事情,你认为是有必要在现在执行吗?如果答案肯定,那么现在执行之后能得到什么,不执行将失去什么。举个例子,看《中国的军阀政治》这本书,我觉得现在要看,因为看了之后我就可以了解一些关于中国近代的军阀政治背景,不看的我对于这个领域的知识是一概不通的,这对我来说失去了对这个知识点的认知。那么我很想了解这个背景,拿起书就开始读了,那如何有效的阅读这个书呢?这个题外话,有空聊。
当这件事情是你必须要做的时候,记住分析分析分析,一件事情执行的利弊,权衡完利弊之后你已经知道你自己要干嘛了。这永远是最容易最实在最落地的治疗拖延症的关键。也许天生的智商可以带来成功,也许时势可以造英雄,但是记住,那百分二十的人,拖延症肯定已经根治。
规划
谈到规划你的人生。今年跟朋友聊天,他谈起他爸妈跟他一起做这几年的工作以及生活的规划,他高三毕业时,大学专业已经选好,上大一时,工作方向已经定好,想去的公司已经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在那附近投资了房产,大四毕业顺利进入该公司,投资的房产也升值1.5倍,此阶段结束后,进入下一阶规划。进入该公司后,第一年实习,第二三年是某职位,争取第四年或者第五年升职。目前也正在践行着五年的计划。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肯定的,当你有想要的东西并且为之努力,那么看起来就变得容易。
对于我们如何规划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有自己想要要的生活,那就意味着每个人的规划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自己的规划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的就是几个原则。
1、切实可行。你所做的三年规划也好,五年规划也罢,甚至是这个一个星期的规划,一定要切实可行,具备可实施性。你身高175现在是一个200斤的胖子,绝对不可以规划在6个月后成为健美选手,但是你可以规划6个月减肥30公斤,然后分解每个月训练的次数,细分到每周,每天卡路里的摄入,一切都是可执行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顺利,我只需要完成今天的规划,就可以了。
2、具体性。你所有的规划,必须要有具体的目的,具体的目标。你规划中必须知道自己三年后年薪要达到某数值,三年后你要达到什么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而不是,我要比现在更好,比现在更快乐等等,那一切的规划将无法分解,一切都无任何意义。
3、灵活可变动性。曾经的中国首富王健林说过,我本来的目标是赚1000亿我就不干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赚到1000亿。这个规划的目的是退休不干了,条件是赚1000亿,实际结果是变动的,因为满足条件时太早了,还不到退休时候,那就继续干吧。不评价现在万达集团的情况,总归,你的规划必须达到或者确认达不到你的目标时,及时作出调整。
合理的规划,切实的执行。相信自己你不可能永远是一个普通人。以上浅谈个人的想法,致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