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奥运会比赛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而最让我感觉惋惜和心疼的是,2021年8月2日,中国女排结束东京奥运会之后,61岁的老将郎平宣布退役。从金牌运动员到金牌教练员,郎平陪伴了中国女排40年。我不由地想去回顾电影《夺冠》电影、电影的幕后纪实、网友文章,来重温这段郎平用生命写下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新中国正百废待兴,是中国女排激励那一代国人奋起拚搏。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拿下了中国三大球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并在1981年到1986年间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举国上下为之振奋,女排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符号。而女排非凡成就的背后,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付出。《夺冠》就是这样一部讲述中国女排奋斗的故事,而郎平本人的经历,比电影更加精彩。
郎平,13岁被选入少年体校学排球,18岁时身高1米83,被破格招入国家队。1981年,郎平21岁随中国女排获得第一个世界杯冠军,22岁获得世锦赛MVP,24岁获得三连冠,但在26岁正值事业巅峰的郎平,却选择了退役。退役的原因是早期训练用力过猛,25岁时医生告诉她,你的膝盖已经70岁了,万般无奈,郎平只能选择退役。年轻时膝盖频频受伤,让她留下了后遗症,走路缓慢且不能剧烈运动。
《夺冠》电影的编剧张翼这样说:它不仅仅是部电影,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女排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有的人是用脑子打球,有的人用身体打球,她们是用命打。
《夺冠》电影中就有这样的场景,郎平在美国超市买完菜出来,保安质问他的车怎么停在了残疾人的车位上,郎平从车里拿出一张残疾证,保安没有想到这么年轻的女人看起来是个正常人,却用一张残疾证,于是问她”是什么把你折磨成这样?“郎平淡定地说是排球,就好像在告诉他,我愿意为了这项我热爱的运动,奉献出我的全部,哪怕成为残疾人。已经成为世界顶级排球教练员的郎平,持有残疾人证,40余年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始终拼搏在排球事业一线,2017年1月和6月,56岁的郎平完成了右侧和左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截至目前她全身上下共进行了12次运动创伤手术。郎平全身是伤,身体还不如普通人,可是每次的扣球以及带领中国女排再次夺得冠军,郎平精神上的毅力战胜了身体上的脆弱。
是什么成就了郎平这样的“硬核品质”?真正成就郎平硬核品质的,是千万次的捶打。做运动员时,她的陪练是男运动员,每天只是暴力重扣这一项,郎平要训练7个多小时,每走下训练场地,腿全是肿的,扣球都困难。同时在接对方扣球的关键技术,这种跪地翻身的次数也是数不胜数,郎平身上的每一寸关节 ,几乎都受过猛烈撞击。那时郎平的单场起跳扣球纪录是110次,30多年后世界第一主攻手朱婷最多也只能达到65次,这背后的血汗泪水只有郎平自己知道,这样的磨练很快打磨出郎平的硬核品质,成了球场上让对手闻风丧胆的”铁榔头“。
因伤退役后,她不甘心活在过去的辉煌里,1987年选择自费去美国留学。为了勤工俭学,她兼职做排球助教,期间还应聘到意大利打职业联赛,带着伤也坚持上场。在美国咬牙坚持八年时间,她说:”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启航。“在美国,她进入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习了更加先进的运动理念,也辅助郎平了解到运动心理学。这让她意识到运动中决定比赛胜利的不仅仅是竞技水平,还有比赛心态,良好的心态能够唤起运动员更大的潜力。
1995年,35岁的郎平在中国女排低谷期,被聘为中国女排主教练,她意识到当时中国女排最大的问题是气势,如果没有必胜的信念,对胜利的渴望,比赛也就输了一半。因此郎平在就任主教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队员挨个谈心。同时在上任主教练后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她公开为女排定下的目标,1995年9月下旬的亚洲锦标赛的亚洲冠军,以及1996年的奥运会要进入决赛。在当时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郎平就是一遍遍告诉队员,“你们可以”。同时也在平时训练中,鼓励队员一步一步重拾信心,最终1996年带队两年的郎平交出了答卷,1996年成为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亚军。1999年她因身体原因辞去了中国女排主教练。
2005年2月,郎平出任美国女排主教练,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击败中国女排获得银牌。美国女排的胜利给郎平带来了巨大的舆论风波。2009年,49岁的郎平离开美国女排主教练宣布退休。
2012年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会遭遇滑铁卢后,2013年53岁的郎平接受祖国的召唤,被任命为女排国家队主教练。重回女排主教练位置,这时郎平面临的困境与1995年无异,队员状态低迷,备战心态不佳,训练问题频出,这一次郎平引入更加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她主张搭建了复合型教练团队、打造女排大国家模式、甚至改变国内职业联赛规则等等。郎平上台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组,提拔了一批95前后的年轻队员。对新人悉心培养又大胆使用,使这批新秀迅速成长为国家女排的绝对主力。复合教练组也迅速到位,包括各省抽调的多位技术专项教练,及从美国聘请的专业队医,康复师、体能教练等等,郎平领衔的教练组及专业支持人员,超过15人。科学是郎平执教的核心,凭借这一点她连续带领多支球队成功地打了翻身仗。科学管理、科学训练,科学比赛、大数据分析、营养师调配、技术暂停,尽管郎平面对的每一场比赛都不好打,但是她总能率队打出胜局。
在《夺冠》电影里,郎平有一次为了激发朱婷,问她:“为什么打球?打球是为了什么?”当朱婷说:“打球是为了成为你。”郎平一句话回了过去:“打球不是为了任何人,是为了成为自己。”一个人厉害,不是中国女排。一群人齐心协力,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去拼命,这才是中国女排。
正是凭借全方位的突破,郎平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把中国女排从亚锦赛第四前所未有的谷底,带到2014年世锦赛冠军,2015年世界杯冠军的巅峰,2016年再获世界杯冠军之后,有评论说:郎平从30年前自觉摆脱体制的笼罩,努力成为一个独立而强大的个人,到今天回归中国女排,并努力带领中国女排从僵化的旧体制中突围,郎平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超越体制的强大力量,这正是郎平的魅力所在,也是郎平对于中国体坛的意义所在。
对于成为“独立而强大的个人”这一点儿,我很有共鸣。在《夺冠》电影里,在2016年奥运会中国对古巴那场生死之战,郎导是这样激励队员们,她说:“其实,我就是放不下,我放不下你们,放不下排球。我有责任帮助你们,好好地享受体育的本身,开心地去打球。姑娘们,明天要比赛了,过去的包袱由我们这代人来背,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你们应该振作起来,放心地去打,放开地去打,豁出去地去打。姑娘们,你们要加油!” 最终,女排姑娘们获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获得冠军。
中国女排不是一定要赢,但我们绝对不会认输,绝对一分一分的咬回来。郎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敢拼敢闯,不怕输,勇敢,因为每一个球拼尽全力。从1980~2020四十年的时光,悠然而逝,郎平在自己四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一次次迭代和超越自己。《夺冠》的导演陈可辛说:“我希望每一个年代的人,都在戏里找到他们的回忆,然后也找到他们的价值观。也能够跟不同年代的亲人一起去看这个电影。大家如果有些想法不一样的话,能够通过这部电影可以有更好的沟通,大家更好地包容,大家更明白这世界是一直在变的。那就是说也不需要都要一样的。尤其是在中国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之后,在改革开放的时候,拥抱世界,也被世界拥抱。
是的,更开放地去拥抱世界,也被世界拥抱。人总会经历失败,但人超越自己,向前努力发展的姿态,是非常美丽的。这也是大家都爱看奥运会,并为之振奋的原因,我们都在从优秀的运动员身上汲取着自己的力量,过好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