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知道却不去做(值得一看)

知道却不去做(值得一看)

作者: 杨佳豪Lifelong | 来源:发表于2024-01-09 23:32 被阅读0次

    知道一件事是对的,是对自己或者未来是好的。但依旧按照自己原先的想法思考行动。

    这就是我的写照。

    例如,我一直知道要学英语,是知道学英语的重要性,我也可以逢人便说学英语有多重要,学会之后有多少好处,也会去劝别人学英语。但我一直没有学成,连学也是断断续续的,几乎没有超过一个星期。

    我甚至写过一篇关于学习英语的理由和具体方法,非常详细,而且是手写的,写了一下午,写完我以为我的英语逐步提高。

    但写完之后两天,我就不再学习英语了,这药吧说明我写的这篇英语学习理由和方法有缺陷,导致我没有坚持学习英语。

    或者,另一条原因是,我知道一件事的正确做法是什么,但我不会去按照正确方法去做,我还是会按照习惯去办事。

    学英语很重要,很有用,但我的习惯是不学英语。虽然我知道这很重要,但我不会去做。

    因为拖延?因为内心觉得学英语回想之🤔️一样痛苦?会像之前一样的半途而废?还是旧观念、旧习惯太牢固了?还是没有打破过旧观念、旧习惯?

    《早起的奇迹》中所说一个现象,叫做“后视镜综合征”。

    “后视镜综合征”——我们的潜意识里都装配了限制自我的后视镜。我们会通过后视镜不断地回忆过去的经历,错误地相信自己曾经是什么样子,将来就是什么样子。

    “后视镜综合征”会限制我们当下的发挥,总以为自己的能力就已经走到了极限。

    我们都将自己禁锢在过去,总会不由自主地用陈旧的眼光去看待未来。

    当自己要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或者制定计划时。总是会用之前经历来制定计划,甚至在制定完计划,会质疑自己能不能完成。

    我昨天和刚刚都出现会质疑自己能不能完成这些计划的想法,我看到自己列出的项目,心想,太多了,完不成的,不如去躺倒床上睡觉吧。

    这种想法一度占领我的大脑,但突然想到《番茄工作法图解》中的一句话“今日代办是自己对每天的承诺”,一想到这句话,马上把我的手机扔到床上,给自己说句激励的话,马上开始学习!

    今天到目前为止我完成了11个番茄钟,学习净时间275分钟,一共分心24次,其中学英语学了225分钟,还出去跑了步,虽然只跑了15分钟,但我走了22分钟,有氧运动也完成了。而且这都是在9点起床,下午两点才开始学习的,如果明天再早点开始,那么我能完成的任务就更多。

    不要让“后视镜综合征”限制我们当下的发挥。

    以上都是关于学习上的“知道却不去做”。

    生活上,我的“知道却不去做”有非常非常多案例。

    知道有氧运动好却不去跑步,总是能拖就拖,能不去就不去。

    知道吃个水果、多喝点水对身体好,但太麻烦了,还是不吃了吧。

    知道生病了就要抹药或者看医生,但和医生交流太害怕了、抹药太麻烦了睡觉还难受,索性一拖再拖。

    生活上,我总是这样,总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玩手机,什么都不想去做。这是拖延?

    可总不能什么是都怪“拖延”吧,学习不好,“拖延”导致的,身体不好,“拖延”导致的,皮肤不好,“拖延”导致的。

    肯定是其他方面出了什么问题。

    是不知道跑步、吃水果、学习是件好事吗?可能是因为自己以为自己知道了,但其实自己并不知道这些好处。

    跑步、吃健康食品、学习,甚至早睡早起,所带来的反馈太慢了,这就导致了虽然知道这些事是好的,但不去做。或者某天下定决心去做,但坚持五六天,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索性就放弃了。

    关于这方面的放弃,可以总结为,长期来看是好的但反馈比较慢的事情,一般都坚持不下来。

    这可能是自己没有完成过一件慢反馈的事情,没有体验过完成较慢反馈事情所带来的喜悦。

    或者是因为是自己没有调整好反馈的点,没有做到可视化。如,写下计划,今年我要健身、学习、早睡早起。这些计划都太大了,都是泛泛而谈,并没有具体,也没有执行准则,甚至没有所盼望达成的目标。

    那学习英语举例,我之前的学习目标定的都是,剩下这三个月,我要好好学习英语。

    OK,第二天,翻开计划本,看到“三个月学习英语”,学什么呢?不知道。还有三个月呢,明天再说吧。明日复明日,一个月过去了。

    再次立下目标,之前一个月太放纵自己了!剩下两个月,我要每天都学英语!要把英语学好!第二天,翻开计划本,看到“两个月,每天都要学英语!!!”。学什么啊?我英语什么都不会,音标,我不认,单词,我不会背,我该怎么学啊,(懊恼),明天再说吧。一个月后。

    还有一个月了,玩了半个学期了,该学习了,英语太差了,要好好学了。我要立下一个英语目标来学习英语,英语目标?前两个月立下的英语学习计划都失败了,我可能不适合学习英语,放弃吧,以后再说吧。

    等到同学聚会上,我之前要是学好英语,我就不在这上学了......

    这就是我一直以来的英语学习方式,一直,可能初中开始就是这样,因为这句话,“我之前要是学好英语,我就不在这上学了......”我高中就开始说了。

    不过,这次不一样了。

    虽然这次我将目标聚焦到某一点,告诉自己跟着某一个老师学习就可以,或者每天只要背够单词就可以。我将目标经历的可视化、尽量的拆分,但依旧有一天只学习65分钟英语的情况,明明那天的计划很少,却依旧没有完成。

    直到前天我看到这篇TED演讲,《20个小时就能学会任何事》。作者指出《异类》所带给我们的错误认知,从成为专家需要10000小时,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学习新技能需要10000小时。虽然,我第一次看到10000小时定律是在高中,但我当时读的是书,就没太大影响,但一个观点植入了我的心中:学好一件事好难,需要10000小时,好难。

    但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不是学好一件事需要10000小时,而是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异类》作者的研究对象是运动员、音乐家,发现成为顶级且成功的运动员、音乐节所练习的时常为10000小时。

    是精益求精,是成为一个领域的绝对专家才需要10000小时。

    但要学习一件新技能,几百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就可以了。注意,这里的小时,不是一天的时间,而是需要专心在这件事上,只做这一件事,不能被其他事情所打扰。

    再根据“二八定律”,大约80%的效果通常来自于20%的原因。所以我们只要把时间投入到这件技能的关键部分,使用频率最多的部分,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它。

    这篇TED演讲的作者在20个小时之内完成了弹奏一首尤克里里的歌。

    他的目标明确——用尤克里里弹奏一首歌。

    找到了关键部分——他发现大部分流行歌曲只用四种弹奏方式。

    继续了20小时的专注练习。

    他成功了!

    我大受鼓舞,因为他真的做到了,而且是零基础20个小时就弹唱了出来。这对于我买过尤克里里并放弃的人来说,是一种鼓舞。

    我心中马上立下两个目标:一,重新学习尤克里里,并使用演讲者的20小时法则。二,我要把20小时能学会任何事套到我的英语学习中。

    我马上拿纸写下来,20小时学习的英语方面,因为是20小时,而且演讲者多次强调是专心学习、不被打扰的20个小时,我立即想到番茄钟,一个番茄钟25分钟,20个小时为48个番茄钟,凑个整50个!

    就写下了如下计划:

    今天我已经完成1000个最常用单词中的一百个,预期为三个番茄钟,但实际用了四个。

    写这篇文章用了三个番茄钟。等我50个番茄钟学会这两项技能就再写一篇文章!

    但我认为我实际会超过50个番茄钟,不过无所谓,我现在的信心非常的充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道却不去做(值得一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gandtx.html